原標題:秦昊沒資格“恰爛錢”?
原創 毒Sir Sir電影
世界上有一種爽不可替代。
叫“失而複得”。
比如一部《隱秘的角落》,當我們失去整個華語電影市場後,它托起2020中國影視的高峰。
世上又有一種恨特別鑽心。
叫“得而複失”。
比如秦昊。
《錦繡南歌》

秦昊粉絲第一反應:
恰爛錢了。
把剛從張東昇那積攢起來的“流量”,轉頭賣給一部古偶。
行。
Sir今天就劇論劇,解決三個問題:
《錦繡》算不算“爛錢”?
秦昊是不是在“恰爛錢”?
當以秦昊為代表的實力演員擁抱“流量”,該不該被罵?
毒飯們可以先想想自己的看法。
再聽Sir慢慢講。

《錦繡》是爛錢嗎?
這問題要分兩方面回答。
劇外,它的確像是。
觀眾反應一言難盡。
李沁+秦昊的陣容,目前看算比較“神仙”了。
一個穩步上升的小花,一個勢頭正猛的文藝男神。
開始,觀眾似乎也認。
上線當天豆瓣評論區就湧入一片五星。




可翻進第二頁……簡直天堂地獄。
集體一星。
統一又詭變的場景,Sir察覺到不對勁。


再細究下去。
點進豆瓣【自由吃瓜基地-保護女童姐姐來了】小組里。
網友舉出各種疑似“水軍”的證據。


劇外爭議沒有停止。
《錦繡》主打賣點是“原創力”。

開播即打臉。
畫家古戈力微博上質疑道具組中製作的面具,疑似抄襲原創畫稿。

片方態度不錯,緊急與畫家取得聯繫。

於是,Sir今天再去看,上面那條舉報抄襲的微博果然不見了。
當然關於“原創”的吐槽也沒有停止。


總體看,製作方還是走了傳統古偶的“流量”那一套。
靠著拚湊、借鑒、控評,把劇順利推出。
劇外的混亂,敗了不少路人緣,也讓《錦繡》無意外被蒙上“爛劇”陰影。
劇內真正質量如何?
Sir相信眼見為實。

《錦繡》的故事略顯老氣。
主線是一出不斷糾纏的冤家相愛。
副線穿插朝廷、宮廷、家庭間的互相鬥法。
南北朝時期,俠女驪歌(李沁 飾)為報家仇國恨,奉命刺殺彭城王劉義康(秦昊 飾)。
不過驪歌誤會了。
彭城王只是表面昏君,實際是被劫持的好帝王。
兩人恩怨Sir看了12集還沒講明白。
剩下的愛情故事,還有41集可以慢慢注水講。

拖可以忍,Sir有倍速。
但這故事發展,怎麼老覺得哪裡見過?
開篇最大一次反轉:
驪歌一介江湖中人,憑藉死去師妹的手環,進入朝中大家族沈府。
搖身一變成為名門望族的嫡女。
主角光環閃瞎狗眼。


瞬間,Sir穿越回多年前那個西山圍場。
乾隆皇帝帶著五阿哥捕獵。
五阿哥身手不凡,瞄準了一隻梅花鹿,可箭頭一偏,射中一位大眼女生。
女生的包袱里,掉出一卷畫和一把摺扇。
皇帝一看,吃驚地瞪大眼睛……
這!是我跟夏雨荷的靡靡往事!
對!你是我女兒!

沒完。
驪歌一邊在府里當著大小姐,一邊不忘拯救蒼生報仇雪恨。
對犯罪分子監視時,偶遇城內第一高富帥彭城王。
彎刀出鞘,直抵喉嚨。
彭城王被女俠的氣勢嚇慫後退好幾步。
心裡卻想:
這女生,有性格~

之後驪歌又按編劇要求負傷暈倒在大街(沒錯就是這麼隨性)。
巧了。
此時城內第二高富帥精靈王,不,竟陵王(六王子)路過此地。
英雄救美?
小看她了。
短暫交談後,驪歌神奇般醒來。
並神奇般跳下馬車,健步如飛地謝絕王子的挽留。
看這輕盈的背影,王子落寞。
心裡卻想:
這女生,有性格~

一來二去,驪歌不費吹灰之力就俘獲本劇兩位最強男主。
Sir心裡突然又有一道強光閃過。
穿越到那個紫禁城里的小涼亭。
小燕子為逃出宮,假扮小太監偶遇五阿哥和爾泰,三人大打出手。

和驪歌一樣。
這位“有性格”的女生,同時迷住了五阿哥和爾泰。


唉,2020年了我們還在“抄”用爛的表情包。
創新能力的疲軟,也是觀眾如今聞“古偶”色變的一大原因。
即使與同類型對比,《錦繡》也不算上乘。
最大差距,在於“劇力”。
一部劇能讓人可感、共感,不只在於衝突的安排是否恰當、密集。
更在於對衝突的鋪墊是否到位。
同樣的情節。
手足犧牲。
去年《慶餘年》播出時,滕梓荊慘死衝上熱搜。
這就是劇力的表現。

可觀眾為什麼哭?
哭,90%來自我們對滕梓荊這個人物此前累積的情感。
他死之前,劇中花了大量篇幅,細緻講述滕梓荊曾經的經曆,對家庭的擔當與遺憾,對主角範閑的忠義。
他的死,才夠重量。

反觀《錦繡》。
第一集就手足犧牲,驪歌師妹在刺殺行動中,為掩護驪歌而慘死。
儘管李沁這段哭戲很穩。

Sir卻面無表情。
不是Sir不想傷心,而是,這所謂“師妹”出場後。
僅僅跟驪歌洗過一次澡,講過兩句對白。
死的,就是個走過場的工具人。

《錦繡》劇情上的硬傷在於為衝突而衝突,而忽略衝突之下真正柔軟和感人的顆粒與情感邏輯。
當然,它並非一無是處。
12集看下來,亮點不少。
第一集的打鬥,雙方在飄舞的帷幔中追擊、刺殺。
意境高、視覺衝擊強。
分鏡切得有點亂,但能看出下功夫了。

還有劇情以外,目之所及的佈景、服裝、打光、配樂……
都能看出沒有怠慢。


目前《錦繡》豆瓣評分6.3,2w人打分。
Sir認為這個分數比較公允。
如果Sir來打分:
劇情5分;表演6分;製作7分。
如果僅看劇集,《錦繡》算不上那種態度不良的“爛劇”。
只是平庸。

秦昊是不是在恰爛錢?
換個問法:演員是否在劇中盡力了。
留意Sir對《錦繡》的表演打了6分。
其實應該更高。
演技,本就是一個很玄妙的東西。
它背後有導演的調教、剪輯的功力、劇情的襯托,甚至觀眾對演員的濾鏡也是打分項之一。
秦昊和李沁的演技都在不同程度被劇情拖累。
脫離劇情拉出片段,不失精彩。
李沁揭穿綠茶妹妹的陰謀。
本來是大快人心的橋段,李沁卻沒有放開演。
肢體沉穩,眼神堅毅,但你放大看她臉部的微表情——
那暗暗的小得意,還是按捺不住的。

秦昊也不輸。
用他自己的話說:霸道總裁也有不同演法。
把他的表演切割,能發現秦昊說的不是場面話。
秦昊演霸總,肢體與表情是兩套不同體系。
看手腳,拔髮釵,撩頭髮,還故意停頓個兩三秒。
嗯……
是誇張的,故作姿態的,是“油”的。

而不同於傳統霸總在於。
秦昊的臉,穩住了。
沒有膨脹過剩的表演欲,輕輕帶過:
挑眉,淺笑,然後馬上收住。
配合李沁靈性轉動的眼珠,“甜味”有了,分寸也把握住了。

再看那些國內著名的“油王們”。
高下立現。

Sir的結論:
秦昊沒有在“恰爛錢”。
做好自己的事,拿到相應的錢,並用好的表現爭取拿到更多的錢。
天經地義。
作為一名演員,秦昊通過自己的實力,獲得更多機會,並完成好了自己的部分。
他守住了自己最基本的職業態度。
當然,有人還想反駁:
這可是秦昊啊。
不食煙火,只演文藝片,只演好劇,愛惜羽毛的秦昊啊。
別急,Sir接下來回答你。

《錦繡》兩位主演最近都跟“流量”沾上邊。
李沁,一年一度虎撲女神選舉上,一路過關斬將幹到了第二。
PK勝了許多“有輩分”的直男女神。
當中包括李嘉欣、周慧敏、張敏等。
最後也只是被高圓圓險勝。

許多虎撲用戶不服,說李沁是流量明星,李沁的粉絲用飯圈那一套“汙染”了本來純粹的女神選舉。
另一邊的秦昊則更主動。
親自承認想擁抱“流量”:
流量是沒錯的,因為你只有好大家看得多才有流量,這個是一個褒義詞。
秦昊還放過一句狠話:
絕對不會為了錢而接爛片。

打臉了?
值得商榷。
首先,演員是一個被動的職業。
接戲前,演員是“被挑選”的。
如果秦昊如某些人所希望的,固執於某種類型、某個導演,而不讓市場發現更多的可能性,職業道路會越變越窄。
接戲後,演員是“被塑造”的。
希區柯克說把演員當成“牲口”,雖然極端,但也證明許多導演在片場有著絕對話語權。
最終作品並不如演員所想。
別誤會。
Sir也不同意把這種“被動”當做藉口,它也是有底線的。
——不要把主動妥協,包裝成被動接受。
《錦繡》是秦昊第一次拍這種類型的劇。
一切都是陌生且新鮮的。
他還在摸索:
我之前接了一個叫《錦繡南歌》的古裝戲,台詞就是大量,但是另外一種拍攝方法,工業化的流程是我之前沒有去經曆過的,比如說它的鏡頭,10個機器,各種角度拍,那種東西,反而以前我也沒有接觸過。
“古偶”不是原罪;
以古偶為代表的粗糙製作才是。
“流量”也不是原罪。
依附於流量的自賤才是。
這一次,《錦繡》可能不是爛錢。
可如果秦昊繼續接第二部,第三部,且都是同一水準的戲。
它們遲早變成“爛錢”。
看看那些曾經想瘋狂吸入流量,並以此當資本的人去哪了。
楊冪。
被自己的粉絲砸場子:
拒絕嘉行劇,做個好演員。

這已經不是楊冪粉絲第一次倒戈了。
而她的上一部作品,停留在19年的《築夢情緣》,分數4.7。
baby。
上一部作品也是19年的《我是真朋友》,分數4.4。
如果說她們還能在僅剩的綜藝節目中得到機會。
那最近因流量崛起的肖戰。
也反被流量絞殺。
秦昊說的嚮往流量,並沒有錯。
而且許多我們印象中的實力演員,都紛紛開始擁抱流量。
19年張震的《宸汐緣》。
消息剛出,同樣罵聲一片。
Sir當時說:張震變了,但他仍展示出永遠不會變的部分。
果然。
劇集播完,豆瓣分數從6.1漲到如今8.3。
古偶史無前例的高度。

《宸汐緣》的成功不是張震一人的成功,但也成功消除了某種偏見。
今年。
陳建斌《三叉戟》剛結束,後腳3.4分的《愛我就別想太多》上線。
潘粵明的《龍嶺迷窟》剛下線,6.9分的《誰說我結不了婚》和5.3分的《局中人》又來了。
栽了。
為什麼栽?
不是因為他們擁抱“流量”。
而是“流量”本身的不穩定——
超出實力範圍溢出的流量,開始僭越。
這也是為什麼Sir不認為秦昊該罵。
Sir不反對我們對實力演員苛刻要求,對流量的警惕。
Sir反對的。
恰恰是我們對那些真正潛伏在流量池里渾水摸魚的容忍和視而不見。
最後,Sir搞了個小投票。
如果一個演員真心愛惜自己的羽毛。
真誠地紮根創作。
他一定想聽你們的答案。
當然。
也一定,不會從了你們的答案。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
還不過癮?戳圖片試試↓
原標題:《秦昊沒資格「恰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