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末那大叔
“對不起,只能陪你到這裏了。”
有個短劇叫《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不知道你們看了沒?
作為導演和主創核心的人,突然離開了這個團隊。
停更了20多天后,有人說這個賬號的視頻變味了。
熟悉的配音變了,bgm變了,劇情走向也變了……

前段時間,李佳琦和小助理分開。
他們曾並肩作戰,但最後互相祝好,笑著告別。
不禁感歎,那些看起來很緊密的人,原來也會分開啊。
成年人的關係,都是易碎品。
親密總是難得,散場才是人生常態。
你呢,有沒有一個突然就失去聯繫的人?
曾經你們徹夜聊天,聊天置頂;
你的每一條朋友圈,都有他的點讚;
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他都有所參與。
可就是不知道從哪天開始——
你的聊天界面,他再也沒有出現。

有期《康熙來了》,謝娜問:
“什麼時候你感覺你離朋友最遠?”
小S的回答,有些心酸:
“就是我看見她穿著我沒見過的衣服,在沒有我的地方拍了照片,標註的是我不知道的事,評論的是我不認識的人的時候。”
有時候離開,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
成年人的感情看起來十分牢固,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旅遊,
度過無數朝夕,堪稱親密無間,卻很容易一拍兩散。
甚至相處多年的戀人、朋友,都會因為一句話就再不相見。
公司的女生,說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我和她認識10年,但現在幾乎不聯繫了。“
她性格太急,做朋友期間,曾多次冷戰。
每次我都安慰自己,她就是那樣的性格,所以主動緩和。
但上次舉辦活動,她需要趕一個文件,時間很緊。
我主動幫她負擔了大部分內容,熬到淩晨2點。
活動過後一起吃飯,她的同事誇我仗義,她卻諷刺地說:
“我又沒讓她幫我做。”
我突然意識到,她不是急躁。
而是把我的付出,看做理所應當的傲慢。
有時候,我們仍然會因為一句話就結束一段感情。
因為言語的傷害從來不分年齡,也不分角色。
脫口而出的話,往往展現了一個人真正的情緒。
你不是變得更加小氣,而是變得更加敏銳。
從一句話裡,就聽出了對方對這段感情的態度,失去了堅持的勇氣。
你責怪她因為一句話就小題大做,太過敏感。
但在這之前,她已經默不作聲地原諒你很多次。
後台有讀者說,希望自己也能快點脫單、結婚、當媽媽。
原因很簡單,身邊的好朋友都已經為人母;
她發現自己與她們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
微信聊著聊著,對方就會不見,再回覆,已經是三天后了。
她能夠理解,朋友把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可就是忍不住失落。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終究會沿著自己的軌跡生活。
小時候,朋友是玩伴,長大後,朋友大多是合作夥伴。
有時候兩個人關係的疏遠,不需要有人離間,
大家都變得很忙,有了各自的新身份,沒辦法再像以前一樣交往。
比如吳孟達和周星馳的遺憾關係。
昔日兩人一對眼神,都能懂彼此的意思,現在卻老死不相往來。
後來吳孟達明白:
“突然有一個人搬到另外一個地方,有另外一個環境,互相的聯繫就越來越少了。”
誰先聯繫,於對方而言,都已經是一種打擾。
每個成年人,都多多少少經曆過這樣的漸行漸遠。
“保持聯繫”四個字看似十分簡單;
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遇見的所有人,都可以成為微信好友;
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你的朋友圈。

還記得那個新聞嗎?
畢業第二天,室友就刪掉了所有人的微信。
他彷彿沒有出現過,也不在乎任何其他人的告別。
想起前不久我翻朋友圈,發現一個和很多人的共同好友不見了;
點開他的朋友圈,也只剩下一條線。
有一個著名的‘150定律’。
指的是:人類智力將允許我們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大約是150人。
而在這其中,面臨危險時可以信賴的,只有4人。
我們遇見一個能交往一生,瞭解你每個人生階段的人;
就像買彩票一樣,不中獎才是常態。
戀愛被分手,被微信好友拉黑,朋友圈被屏蔽,都是很正常的。
“人生可能就是一個口袋,只能裝這麼多東西。
有時候一個人走來走去,身邊的人一定會更迭。”
但你一定要珍惜,每個來過你身邊,陪伴你的人。
每一種感情,都不應該懈怠。
親密的人,是容許你放縱,但絕不是放肆。
在一起時好好相處,分開時溫柔道好。
不常微信聊天,但希望各自都有很好前程。
感情濃烈時,你們喜歡許諾,期待愛情、友情、親情都能天長地久。但其實,比起約定餘生,你最應該在感情中堅持的,是彼此尊重,互相祝福。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