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孕後期孕婦心情既開心又緊張,隨著寶寶長大,媽媽的身體負荷也增加,較易出現不適症狀,如尿頻、便秘、胃酸反流、腰背酸痛、腳腫、失眠等。此刻相信孕婦既擔心寶寶會否胎位不正,又怕分娩時間過長,或分娩疼痛等。中國人一向重視安胎,中醫藥因此衍生了很多方法為準媽媽們解決煩惱。
針灸助順產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針灸對63種疾病有所幫助。近廿年歐洲熱捧自然療法,加上外國女士崇尚順產,於懷孕後期做針灸治療,更是筆者在倫敦行醫時日日必做的工作之一。在網上搜尋一下「Pre-Labor Acupuncture」或「Pre-birth Acupuncture」就知道是個人氣話題。就算於懷孕期間無病無痛,她們在32週也會開始針灸,以便縮短分娩時間,及緩減分娩痛楚。可惜回國後發現普遍待產女士都不知道,反而更多會誤解孕婦不可針灸。
國外研究指出分娩前作針灸治療是安全的,尤其對40歲以上女士產前針刺有助其順產的潛力。研究表明產前針灸可以顯著減少進行剖腹產的次數以及醫療引產和硬膜外麻醉的次數。還有證據指產前針灸可以減少總分娩時間以及妊娠拼發症。建議由第32週開始,每週接受2-3次針灸治療,直到分娩為止。

- 不孕患者或通過IVF成功懷孕者
- 曾有流產史人士
- 有免疫性疾病史人士(如SLE、乾燥綜合征)
- 胎位不正
- 妊娠嘔吐
- 妊娠糖尿病
- 妊娠高血壓
- 妊娠面癱
- 妊娠水腫
- 各種痛症(如關節節痛、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落枕、頸痛、肩痛、五十肩、肩周炎、網球肘等)
- 全身癢疹或濕疹
- 失眠或情緒不穩
- 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咽喉炎、久咳、胸悶、梅核氣等。
非所有中醫醫師均有提供針灸治療,在懷孕期間選用穴位亦有嚴謹指示,某些穴位更不可按壓,故建議孕婦應尋找有經驗的婦科針灸醫師。針灸治療時應避免過飢過飽,酒後亦不應立即針灸。另外,不少病人在治療期間玩手機,患者在這情況下針灸,治療進度會有影響。
Text/ 呂澤康中醫師 Edit/ Ada Lee
Image/ Instagram, freepik
延伸閱讀:4大食療進補禁忌!中醫:人參、阿膠不是人人適合呂澤康中醫師(Michael)

執業中醫及針灸師,曾旅英行醫11年,為不少不孕不育丶IBS丶濕疹等疑難病患者帶來曙光。師承孟河醫派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丶婦科不孕名醫趙可寧教授丶風濕免疫病名醫周學平教授及著名針灸大師盛燦若教授。為英國皇家醫學會、英國不孕學會、英國中醫師學會及英國中醫及針灸協會會員,著作包括《中醫在西方─中英對照》、《治不孕錦囊─中英對照》及《遠離風濕免疫病》等。(www.chakhongl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