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享受人生
原標題:“你們性冷淡吧,我選擇折騰”
作者:末那大叔
過年走親訪友,我的最大收穫是:見識了“極繁主義”的生活方式。
和極簡主義的性冷淡風不同;極繁主義,就是把生活佈置得滿滿噹噹。
去過我好友七醬家的人,都會發出一聲感歎:“你家東西也太多了吧!”
七醬家,光杯子就有30多個:喝水的、喝茶的、喝咖啡的、喝果汁的……
甚至特定的心情和天氣,都要用不同樣式的杯子。

七醬的書桌一角,經同意發佈
走進她家的廚房,你還能看到5張菜板和一抽屜的餐具。
更別提一櫃子鍋碗瓢盆,瓶瓶罐罐。
聽上去,“極繁主義”不僅折騰,還很“亂套”。
但如果切身體驗過,你就會發現:
這種看似雜亂的生活方式,是許多成年人的安全感來源。
滿屋子都是,自己精心挑選的東西陪著自己;
平時囤著的東西,早晚有終於用上的一天;
花時間去選購、歸置這些東西,就是自己認真生活的證明。
正如90後辣媽秀逗,就把自己的家佈置成“雜貨鋪”的模樣;
引來無數網友點讚:“生活就是要可可愛愛、滿滿噹噹!”
再枯燥平淡的生活,也可以被熱愛和希望填滿。

極繁主義者的家,絕對不是一股腦的堆砌;
將自己的熱愛,在生活上展現到極致。
當環顧四周時,你不會因為家徒四壁而覺得孤單;
反而會享受起那種,被包圍環繞的富足。
1994年生的山東女生茉莉,是一名大提琴老師。
租住在深圳一家只有18平米的迷你單間中,已有3年。
儘管廚房、臥室、客廳都擁擠在一個單間里;
茉莉卻把每平米空間,都佈置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進門的空地,她擺了一個16格的中藥櫃,既能儲物又很復古。
“雖然搬家的時候帶不走,但買了之後你就會感覺不一樣;
這裏變成了一個生活的地方,而不只用來睡覺。”
從床邊的風扇,到客廳的板凳、落地燈,都是她自己改造淘換來的。
平時看演出的票根、旅遊購買的紀念品和照片,也被她貼在門後,滿滿噹噹。
“在極小空間內,我反而更聚焦當下的生活,不那麼焦慮了。”

獨居過的人都知道,比無人陪伴更可怕的,是靜止感;
空蕩的房間,冰冷的牆壁,會讓你陷入深深的孤獨。
由此,打造一個專屬自己的愜意空間,就尤為重要。
我前年搬家時,新房子只維持了幾個月的冷淡風;
就忍不住開始用喜歡的東西,裝飾地滿當了起來。
那些大大小小的擺件,不僅沒用,還落灰,難打掃;
但每次看到它們整齊地陳列在一起,我都很有成就感。
像是一個成功的君主,守護著自己打下的江山。
“極繁主義”不只是一種生活方式;
還是一種對生活乃至人生的極致熱愛。
想把所有喜歡的東西,都放進自己的生活里;
更捨不得丟掉每一樣,包含記憶的老物件。
你花在這些東西上的時間,足夠填滿歲月枯燥的裂痕;
而從中收穫到的審美趣味,則會在不知不覺間,構築成你性格的長河。
如此,你會成為一個更有趣的人。
我希望大家提起“愛囤東西”,別總覺得這很老氣。
像香奈兒設計師“老佛爺”卡爾,雖然嘴上不屑地說:
“我不喜歡收藏東西,我享受過程而不紀念結果。”
然而卻被報導出,自己的羅馬公寓中,堆滿了維納工坊的傢俱;
以及他本人親口承認,自己有幾百部iPod。
不管是東西還是關係,其意義都是人賦予的。
有些人躺在落地窗前,就度過了愜意的一下午;也有人把收拾衣櫃,當做放鬆消遣的方式。
有些人日子熱熱鬧鬧,朋友圈什麼都不發;也有人把朋友圈當日記本,打個嗝都要寫進去。
在熱愛生活這件事上,沒有鄙視鏈;極簡和極繁的生活之道,無需互相說服。
我想說的,是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享受人生。
如此,無論是大房子的空曠,還是小房子的逼仄;無論是表達欲的旺盛,還是自我消化的內省。
你都不會失去生活的掌控感;不會額外分出許多精神,去羨慕別人的人生。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