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CVC|聯想創投:陪伴“專精特新”成長的百億CVC

2022年04月21日14:07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趙娜 報導

每年4月的聯想集團誓師大會(Kickoff),依慣例也是聯想創投“交作業”的日子。

本月初,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誌強在聯想集團2022/23財年誓師大會披露聯想創投2021年的投資情況:完成48項新投資,累計投資15家芯片設計公司,新增三個IPO。

另一項數據是聯想創投的“專精特新”成績單。截至當前的200餘家被投企業中,入選國家級和省市級專精特新的企業數量達到39家,深度覆蓋核心部件、AR/VR、機器人和工業軟件等十個領域。

聯想創投在專精特新主題的高命中率,一方面源於團隊長期對硬核科技投資的堅守,另一方面得益於聯想集團各業務板塊深度互動,為創投團隊帶來的信息、技術和商業敏感度。

今年4月,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聯想創投集團管理團隊,話題圍繞聯想創投早期投資理念、專精特新佈局策略和投資邊界拓展展開。

“科技是個大賽道,其中也包括很多應用型、商業模式型企業。我們(的投資)從整體來講,更多是關注原始創新、底層創新、技術創新。”賀誌強表示,堅守早期核心科技投資的理念已經融入團隊DNA,這成就了團隊在專精特新主題的投資表現。

投“早”的底氣

聯想創投成立於2016年,起源於聯想研究院旗下聯想樂基金,團隊長期專注科技產業投資。

專注早期科技投資可以作為任何一家投資機構或基金管理團隊的佈局策略,將投資策略轉化為投資業績才是真正的實力。

從這個角度,聯想創投已經證明了自己。截至當前,聯想創投累計投資創新科技企業超200家,包括已投出寧德時代、美團、蔚來等10餘家IPO企業,以及曠視、第四範式、思特威、比亞迪半導體等40多家細分領域獨角獸。

從投資階段上看,聯想創投在實現從早期到中後期覆蓋的同時,投資仍以AB輪及以前的早期投資為主。已完成的投資中包括59個天使輪項目,占投資組合的30%,覆蓋了人工智能、芯片設計、機器人、智慧行業等多個領域。

堅守早期的從“說到”到“做到”,原因可從兩方面分析。

一方面是聯想創投團隊的科技信仰。正如賀誌強此前所說,“我是一個堅定的數據智能變革行業的信仰者。”這位掌舵者相信數據智能的巨大產業機會,並凝聚了一支篤信科技力量的隊伍。

另一方面是聯想創投和集團各業務板塊的深度互動。聯想集團的業務、生態、供應鏈、技術體系,綜合到一起形成創投團隊對科技行業,包括國際產業鏈、價值鏈變化的深刻理解。

還應指出的是,聯想創投的“早”不僅體現在投資階段,還在於對產業趨勢的把握。

記者瞭解到,聯想創投在2018年就投資了思特威,後續相繼出手了做FPGA國產化的京微齊力和做國產CAD軟件研發的數碼大方等。即使在對技術敏感的產業投資人中,聯想創投也是較早圍繞自主創新展開佈局的一家。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合夥人王光熙認為,全球科技產業環境與格局仍在變化之中,“我們要加速自己的技術體系建設、加強自主供應鏈建設及國內大循環建設。”

他透露,聯想創投的投資方向不會改變,並將在多個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繼續加強。

信仰數據智能

聯想創投掌門人賀誌強是典型的產業和科技出身。他曾長期擔任聯想CTO及聯想研究院院長,組建的聯想創投核心團隊80%為科技背景。

作為合夥人之一的王光熙博士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專業,主導投資了疊雲科技,雲杉網絡,SoReal等20多個優秀項目投資。

梳理聯想創投過往投資可以發現,其團隊主要圍繞智能互聯網五大技術鏈條,特別在算力、數據、算法等技術領域展開佈局。作出一些投資決策時,標的項目還處於鮮有投資人問津的境況。

投資人對一項技術是否在數年內實現大規模應用、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場景選擇、同一技術在不同場景的商業化時間點各有分析與判斷。為什麼聯想創投敢於出手這些曾被認為離實踐、離應用“還比較遠”的技術和項目?

王光熙說,“我們相對還是有一些信仰或者說理想的,願意在合適的時間點,比較早的進入到這些賽道。”

聯想創投在專注於當前核心技術投資的同時,也在持續探索“原始創新”,2021年投資的17個天使輪項目中,包括存算一體“後摩”、多元異構CPU“此芯”、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愛博”、AI製藥“碳矽”等。

此外,團隊還在關注包括量子計算、光計算、DNA計算等在內的新型計算、數字化人體、上天入海等方向的未來科技項目,以期尋找新一輪“原始創新”階段的突破性機會。

“作為CVC,我們有戰略耐心,可以陪伴並賦能企業成長。”談及未來,王光熙說,“現在(投資原始創新)的環境比以前更好,我們要在充分評估項目風險的同時更加敢於投資。”

據悉,聯想創投堅定打造研究型投資機構,每年都會在充分進行行業調研的基礎上,針對每個技術方向都製定了詳細的投資策略,同時鼓勵團隊發現原始創新項目。

在此之外,團隊還在積極推動成體系的、與大學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領域開展的合作,用聯想的資源和產業化經驗,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與被投企業雙向賦能

經過六年的嚐試與努力,聯想創投已成長為創新科技投資領域頭部CVC,基金管理規模也從起步時的5億美元發展到如今的超200億元。

本報此前曾報導過聯想創投的CVC2.0模式。賀誌強表示,聯想創投CVC 2.0的管理運作和決策鏈路與財務VC相似,獨立且靈活;投資大方向與集團戰略保持一致,但不拘泥於當前業務,以更前瞻的目光佈局未來創新,成為母公司探路的雷達和探索新業務增長點的前頭兵。

另據記者瞭解,聯想創投在和公司業務的合作上已經形成了“協同打單”、進入聯想供應鏈體系、成為聯想大客戶等多種模式。

以團隊在2017年初投資的AR智能眼鏡光學模組供應商耐德佳為例。這家企業已與聯想業務部門的合作方面,耐德佳先後和聯想研究院上海分院推出三款AR智能眼鏡產品,並已用於海航發動機維修、C919大飛機裝配等多個重要工業場景。

回溯到2016年,聯想創投密集佈局了一批AR/VR和機器人項目。不過兩年時間,團隊就完成了從上遊核心部件、核心算法,到整機和行業解決方案、以及內容的AR/VR全產業鏈佈局。

正如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高級合夥人宋春雨所說:“聯想創投自我定位是創業企業的陪伴者,作他們帶有產業資源的‘投資+協同’的合作方。”

這正成就了聯想創投CVC2.0生態體系的獨特性,融彙公司全球產業鏈資源,以攢局的方式“聯合打單”,讓被投企業成為聯想生態的一部分,甚至是成為公司的核心業務。

而被賦能企業的相繼崛起,也在技術、文化等方面反哺聯想,用生態力量實現合作共贏。

(作者:趙娜 編輯:林坤)

視頻精選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