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商場只剩3家餐廳,有的卻一鋪難求?記者跑遍幾十家商場發現這些規律

2022年09月24日09:00

  來源:上海網絡闢謠

  近日,上海商場的商舖出租率和客流量很受關注,既有消費者發現部分商場迅速從疫情影響中恢復,人頭攢動;但也有商場內人丁稀少,門可羅雀。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商場人氣“冰火兩重天”?

  上海闢謠平台記者在最近一個月中走街串巷,直擊不同類型的商場現狀,希望找到冷熱不均背後的規律。

  有特色的商場複蘇最快

  ……

  實地走訪發現,服務有特色、經營能實現錯位競爭的商場,人氣回升迅速。

  在中心城區,陸家嘴商圈的ifc商場、人民廣場商圈的來福士廣場、淮海路商圈的環貿iapm商場等,人氣都不低。

  以陸家嘴為例,除了寫字樓里的上班族偏愛ifc商場,週末也有不少消費者專程來ifc商場購物。商場內,各大國際一線品牌店外都採取了限流措施,不少顧客在門口排隊等待。有消費者告訴記者,“這裏服務很到位,無論買不買東西,服務員都會詳細介紹,在店裡休息一下順便瞭解這個品牌也是一種享受”。貴賓台前,前來辦理購物換積分、領免費停車券的顧客大排長龍。“現在是滿租狀態。”新鴻基地產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

ifc商場內,各大國際一線品牌店外都採取了限流措施,不少顧客在門口排隊等待。
ifc商場內,各大國際一線品牌店外都採取了限流措施,不少顧客在門口排隊等待。

  在環貿iapm商場,品牌“進進出出”已經成為常態,近日又調整了14個品牌店舖。但這並沒有影響消費者的逛街慾望,相反,不少消費者偏愛新鮮感,有消費者說:“只要逛淮海路就一定會來環貿iapm,這裏餐廳選擇多,一線品牌上新速度快,常逛常新”。

  與這些商場相類似,興業太古彙、前灘太古裡、靜安嘉里中心、港彙恒隆等商場的客流量同樣不低。

  非主城區商圈在複蘇表現上更為矚目。

  記者曾在8月的一個工作日來到嘉定南翔印象城MEGA,隨機選擇多家餐飲店等位,發現平均要等2個小時才能入座。商場自帶的滑冰場、跑道和露天籃球場也吸引了不少運動愛好者。

工作日下午飯點,嘉定南翔印象城MEGA內多家餐飲店門口都排起長隊。
工作日下午飯點,嘉定南翔印象城MEGA內多家餐飲店門口都排起長隊。

  南翔印象城MEGA、七寶萬科廣場、莘莊維璟印象城、鬆江印象城、漕河涇印象城、AI PLAZA西岸鳳巢等均屬於印力集團。印力上海表示,目前各項目銷售額已恢復近100%。

  從地圖上看,南翔印象城MEGA、七寶萬科廣場等均避開了商場密度很高的主城區和城市副中心,但位於郊區核心地段,緊鄰地鐵站和周邊密集的住宅區。它們與主城區商場形成錯位競爭,可最大程度輻射本區域居民。對很多人來說,這些商場是真正意義上“家門口的商場”,所以備受歡迎。

印力上海5萬平米以上購物中心分佈圖。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 Mall先生”
印力上海5萬平米以上購物中心分佈圖。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 Mall先生”

  很多商場之前就有“硬傷”

  ……

  從實地探訪看,確實有部分商場比較冷清。

  例如,在黃浦區大世界附近的亞龍國際廣場,絕大多數店舖都已停業,商場內燈光很暗,商場方關閉了部分公共照明,直梯和下行扶梯也已停運,只剩上行扶梯還在運行。

黃浦區亞龍國際廣場內,絕大多數店舖都已停業,商場方關閉了部分公共照明。
黃浦區亞龍國際廣場內,絕大多數店舖都已停業,商場方關閉了部分公共照明。

  又如,在寶山區北上海生活廣場,工作日中午幾乎沒什麼人,除了品牌手機門店和寥寥幾家餐飲小店尚在營業之外,大量商舖都已停業。

寶山區北上海生活廣場內,大量商舖都已停業。
寶山區北上海生活廣場內,大量商舖都已停業。

  還有些商場的現狀是沒有太多空置店舖,只是總體客流量不高。不過,周邊的居民和上班族表示,這些商場在疫情前的生意也比較一般,週末客流量比平時略多。

  “所以,不能把商場客流量不高都歸咎於疫情,有些商場在疫情前就存在‘硬傷’。”業內人士點評稱,多家商場本身條件不錯,但或多或少存在動線設計不合理、管理改進空間較大等問題,限制了商場的發展。此外,部分商場的招商策略也有問題,導致商場正處於品牌調整期,商場內店舖“開開關關”的現象比較普遍。

  以南京東路步行街上的商場為例,同樣在黃金地段,不同商場人氣差異很大。例如,置地廣場曾很受年輕的上班族歡迎,但多年未進行改造調整。記者探訪時,發現消費者年齡普遍偏高。還有消費者抱怨商場內標誌不清、管理混亂、購物體驗極差。而新世界大丸百貨和翻新不久的新世界城內則是另一番景象。燈光明亮、指示清晰,客流量明顯更大。

  業態調整怎麼調?

  ……

  不少業內人士建議,疫情雖然給商業經營帶來挑戰,但也是督促商場盡快調整。通過近期走訪,記者發現,部分業態更容易得到消費者青睞。

  首先是餐飲業的引流效果依舊明顯。

  在亞龍國際廣場,雖然大部分商舖已經關門,但臨近晚飯飯點,商場2層的紅盔甲和重慶高老九火鍋兩家餐飲店門口卻排起了長隊。在商場整體昏暗的氣氛中,這幾家尚在營業的餐飲店格外惹人注目。與之相類似,世茂廣場的總體客流量不高,但西區8樓的海底撈,以及商場內的其他餐飲店並不缺人氣。

  業內人士表示,在給商場帶來的回報率上,餐飲往往比不過品牌專賣店等其他業態。但在吸引客流上,特色餐飲的號召力依舊很強。有消費者直言,去商場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地方吃飯。面對這樣的消費心理,商場有必要思考如何平衡餐飲與其他業態的關係。或許能利用餐飲的引流效果,打破部分商場死氣沉沉的格局。

  其次,傳統零售業需要聚焦。

  隨著網購的普及,很多人已經不再去商場買衣服,不過有些產品仍舊需要通過互動、體驗後才能下單。例如,虹橋南豐城此前主打親子消費,教培機構很多。這些機構關門後,商場迅速新增了多家數碼品牌店和休閑體驗店,贏回了部分消費者。還有,相比傳統服裝鞋帽,運動品牌店舖的人氣普遍更高些。從多方統計看,無論是NIKE、Adidas、安踏、李寧等傳統意義上的大眾品牌,還是lululemon、Maia Active等曾經的小眾品牌、新興品牌,都在計劃擴店。這背後,有消費者為“健康”買單的心理。那麼,商場在招商時可以投其所好。

  再次,有特定賣點、融合多種消費場景的店舖,有望取代傳統零售,成為商場的新亮點。

  例如,在新天地廣場5樓,99%的消費者目的地是笑果工廠。90分鍾的演出,票價百元左右,座位先到先得,許多年輕人為了提前半小時入場搶好位置,一下班就趕了過來。看完演出就在商場里吃個便飯,和朋友聊一聊觀演體驗,客單價自然提升。

  一些細分市場的體驗項目也成為商場內的新星:健身房類型正不斷細分,包括傳統健身房、私教工作室、瑜伽館、普拉提館、舞蹈房、攀岩館、卡丁車館、射擊館、游泳池、滑雪場、馬術、VR遊戲館等;寵物經濟也帶來了新業態,各種寵物店成為吸引年輕人的新興店舖;還有商場內的潮流展覽等,也展示出商場業態的多樣性和可拓展空間。

視頻精選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