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加強反壟斷司法,依法審理電商平台“二選一”等案件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 劉美君)10月19日,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辦第三場記者招待會。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一級大法官賀榮表示,目前知識產權審判範圍已經涵蓋專利、商標、著作權、地理標誌等權利保護,以及不正當競爭、壟斷行為規製等相關案件。2013年以來,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273.8萬件,年均增長24.5%。

賀榮介紹,人民法院堅持嚴格依法保護知識產權,有力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出台涉及植物新品種權、商業秘密保護、懲罰性賠償等司法解釋,依法保護髮明創造和創新主體合法權益,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促進種業自主創新。出台意見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依法審理電商平台“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案件,不斷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促進數字經濟、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
進一步完善專業化審判體系和保護機制。充分發揮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和北京、上海、廣州、海南自由貿易港4個知識產權法院,以及各地知識產權法庭職能作用,推進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審判“三合一”改革,適用懲罰性賠償,顯著提高侵權代價。
同時,司法保護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依法平等保護中外權利人合法權益,履行國際條約義務,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深化交流合作,向世界傳遞我國嚴格保護知識產權的鮮明立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到中國法院解決知識產權糾紛。
另外,在談到司法公正時,賀榮介紹,新時代的10年,人民法院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案件數量從2013年的1421.7萬件上升到2021年的3351.6萬件,結案標的額近50萬億元。在這個過程中,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對嚴格公正司法作出明確部署。下一步,人民法院將依法懲治犯罪、保護人民、定分止爭、化解矛盾,切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 關鍵字︰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