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壇黃金一代告別!珍惜「美C」最後一屆世界盃

「我知道自己到了一定的年紀,這將會是我代表克羅地亞參加的最後一屆大賽。」
繼前不久的美斯(Lionel Messi)之後,摩迪(Luka Modric)也在卡塔爾世界盃開幕之前,宣佈了這個已經不會讓人感到意外的消息。
作為第一位打破「美C」壟斷的金球獎得主,摩迪的職業生涯傳奇而精彩,當然也少不了初到皇馬時被稱為「水貨」和獲得金球獎時受到的大量質疑,但五座歐聯冠軍、世界盃亞軍得主,以及大大小小的獎盃和無數的成績,早已證明了他的能力。
就像和他一樣很多還在踢的老夥計一樣,他們就像老酒,越擺越醇。

本屆世界盃,我們將看到很多人的謝幕演出。
除了已經確定的美斯和摩迪之外,還沒有表明態度的蘇亞雷斯(Luis Suarez)和C.朗拿度(Cristiano Ronaldo)也基本將迎來這樣的結果,前者在去年的美洲盃上確認那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屆美洲盃,向來雄心不已的後者也只是把目光放在了兩年後的歐國盃上。
而在過去幾年的金球獎、世界足球先生得主中,利雲度夫斯基(Robert Lewandowski)和賓施馬(Karim Benzema)或許還能憧憬下一屆世界盃,但那也會非常困難,因為88年生人的利雲度夫斯基屆時將趨近38歲,89年生人的賓施馬也將趨近37歲。
而和法國人同齡的巴爾(Gareth Bale),其實已經離退役不遠了。

如果再算上在世界盃前宣佈退役的希古恩(Gonzalo Higuain)和列貝利(Franck Ribery),你會發現一個讓人非常感慨的現象:
每一個,都是響噹噹的大名字。
在這其中,利雲度夫斯基、摩迪、巴爾都率領自己的國家隊打到了近年來的歷史最好成績。
前者幫助球隊時隔12年重回世界盃正賽,摩迪更是將克羅地亞國家隊歷史最好成績提到了亞軍的高度,至於威爾斯就更不用多說了,這僅僅是威爾斯第二次參加世界盃正賽,上一次是在遙遠的1958年。
C.朗拿度跟著大哥們打到了4強,僅比1966年的那支創造歷史的葡萄牙稍差;蘇亞雷斯和隊友在南非同樣收穫了第四名,那是烏拉圭自1970年以來的最好成績。
至於美斯,在很多人看來,他和馬勒當拿之間的差距來源,僅僅是一座世界盃,而本有希望改變這一結果的希古恩(Gonzalo Higuain),踢進了無數單刀,但卻踢失了那一次。

80後球員,可能是整個足球歷史上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
他們出生的時候,世界處於基本太平的狀態,大部分人沒有受到戰爭等人禍的影響;青少年時期接受青訓,都是在傳統的青訓教練手下,基本功被打磨地非常紮實。
進入職業或一線隊時期,足球運動已經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火遍全球,身邊的競爭者無數,由此導致了極大的競爭程度;而在社交媒體出現的時代,80後球員,尤其是85後,進入了他們職業生涯的巔峰期,由此吸引了無數擁躉,將他們捧到了極致的高度。
圈內人當然可以認為C.朗拿度、美斯還比不上朗拿度(Ronaldo)、馬勒當拿(Maradona),但在社交媒體上,C.朗拿度、美斯就是「絕代雙驕」。

這一現象,不僅發生在國外,國內也是同樣如此。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C.朗拿度、美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壟斷了球壇大大小小的各種獎項。
雖然他們從沒有拿到過世界盃,但在獲得金球獎和世界足球先生的次數上,他們早已超過了告魯夫(Johan Cruijff)、柏天尼(Michel Platini)、朗拿度、施丹(Zinedine Zidane)、朗拿甸奴(Ronaldinho)等前輩。
我們不談這樣的現像是否是正確的,但這一幕確實就是從2008到2018年的常態,直至摩迪憑藉在俄羅斯世界盃上的出色表現,打破了這一常態。
從那之後,利雲度夫斯基、賓施馬相繼觸摸到金球獎的高度,「美C」二人才在球場上和球場外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態勢。

然而更有趣的是,不管是打破他倆壟斷態勢的摩迪,還是近年來風頭一時無兩的利雲度夫斯基和賓施馬,他們依然是80後球員。
捧起金球獎的時候,摩迪已經33歲了;兩奪世界足球先生,是在利雲度夫斯基32、33歲的時候;新近的金球獎得主賓施馬,今年同樣是33歲。
早該佔據歷史舞台中心的90後們,卻隨著大哥們開始一同消失。

91年出生的夏薩特(Eden Hazard),已經坐穩了皇馬後備席的位置;
92年出生的尼馬(Neymar),浪費了自己大好的年華與天賦;
93年出生的普巴(Paul Pogba),賺得盆滿缽滿,但除了一座世界盃冠軍,他再也拿不出什麼成績了。
其中最年輕的普巴,已經年近30歲,連續數年出現頻繁的傷病,至於尼馬和夏薩特,不僅年齡更大,而且身體素質下降的速度也很快。
他們無法再成為國際球壇的領軍人物,因為在他們的身後,麥巴比、夏蘭特,雲尼斯奧斯(Vinicius Junior)、杜祖亞文尼(Aurelien Tchouameni)等出生在世紀之交的球員,已經快速湧現。
80後球員即將交出的接力棒,將跳過他們,直接來到這些年青人的手上。

所以,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時代的終結。
和前人相比,80後球員在職業生涯中迎來了互聯網、社交媒體的普及和出現,這讓他們的知名度比前人要高出很多,也讓他們比前人在球場內外都獲得了更多的經濟收益。
和後人相比,80後球員則擁有更紮實的基本功和更全面的能力,無論打在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位置上,他們都能發揮得很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已經成為了至理名言。
而在眾多球會之中,曾經同時擁有C.朗拿度、賓施馬、摩迪、卻奧斯(Toni Kroos)、馬些路(Marcelo)、拉莫斯(Sergio Ramos)等一干頂級80後球員的皇家馬德里自然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10年間的五座歐聯冠軍,自然也就並不令人意外了。

然而,時間是無情的,不會因為他們的出色表現而駐足停留。
縱然他們的職業生涯或許還有一段時間,但在世界盃這樣的舞台上,這很有可能將是80後球員集體的最後一舞。
美斯、C.朗拿度、摩迪等人,依然是各自國家隊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利雲度夫斯基、巴爾、蘇亞雷斯也需要繼續帶領自己的國家隊向前出發。
在這群老將之中,只有賓施馬是幸運的,因為他還有一群出色的小兄弟們。

在一個多月之後,卡塔爾世界盃就將落下帷幕。
到了那個時候,或許有一位老將表現出色,球隊團結一心,能夠達成世界盃冠軍的美好願望,但從理性角度來說,這很可能是無法發生的。
這樣一來,80後球員就沒有人能夠達到朗拿度、施丹多次進入世界盃決賽、收穫冠軍的高度,更不用說像馬勒當拿那樣,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幫助阿根廷圓夢的高度了。
但他們依然是優秀的,或許只是群星璀璨,讓我們難以將焦點放在其中最亮的一顆罷了。
不管結果如何,都請享受80後球員的最後一舞吧。
(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