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力量——專訪太古地產行政總裁彭國邦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作為一家專注商業項目的綜合項目發展商、業主和營運商,太古地產在本世紀初進軍中國內地市場,見證了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進程。
太古地產行政總裁彭國邦近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多年來,太古地產深入參與內地城市高質量發展進程,為城市打造以人為本、量身定製、設計精良的高品質項目。在新的發展階段,彭國邦希望太古地產能夠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力量。
堅定進行長期投資
總部位於中國香港的太古地產成立於1972年,自本世紀初進入內地市場以來,在北上廣蓉等城市的核心及潛力地段打造了太古裡、太古彙和頤堤港等商業綜合項目,為內地消費者提供了高品質消費體驗。
“太古地產進入中國內地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我們的母公司太古集團在中國的投資發展已經超過150年,與中國經濟和產業發展建立了十分緊密的聯繫。”彭國邦對本報記者說,從上世紀70年代起,太古地產就深深紮根在中國香港,他們深信在香港積累的發展前瞻性綜合項目和社區營造的經驗,完全適用於內地。
太古地產進入內地市場的第一站是廣州,這也是自然合理的選擇:廣州與香港地域相近,文脈相親,兩個城市之間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鑒的運營經驗。
彭國邦到訪中國內地的首站就是廣州。“那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去廣州出差參加廣交會。跟我在內地的許多經曆一樣,我當時就被廣州的經濟規模、商業活力和人們的熱情好客所震撼。”他回憶說,中國非同凡響的發展步伐令他吃驚不已。

太古地產進入中國內地的二十年里,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及城市化進程加速。“我們一直對中國經濟持堅定信心。正因如此,我們在進入內地市場時,就堅定進行長期投資。比起簡單的蓋樓和銷售,我們更想通過長期的社區營造策略與當地消費者建立更深厚的連接,為內地城市的更新發展和項目所在社區作出更多貢獻。”彭國邦說。
他介紹說,僅從數量看,太古地產在中國內地的項目不算多,目前只有六個項目落成開業。但它們都發展成為所在城市的地標建築之一,當地人也很樂意把它們視為自己家鄉的一張名片。
太古地產還通過舉辦潮流時尚和文化藝術活動,為廣大市民帶來豐富的商業和文化生活體驗,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城市公共空間,對提升周邊社區乃至整個城市的商業活力和福祉都有所助益。“這讓我們深感榮幸,也有信心期待更廣闊的未來。”彭國邦說。
滿足“美好生活”需求
近年來,中國對城市化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在此期間,太古地產深入參與內地城市高質量發展進程,將國際前沿的商業理念和本地城市發展、城市更新深度融合,不斷打造時尚消費新地標。
“與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不謀而合,太古地產一步一個腳印,不盲目追求規模,而是致力於為每座城市打造以人為本、量身定製、高度原創、設計精良的高品質項目。”彭國邦說。
他介紹說,太古地產在內地的項目幾乎都位於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這些核心區經過多年發展,區內成熟社區眾多、人口密度大,有的地區還有深厚的曆史文化沉澱,凝結著當地民眾的集體情感。
“在這些區域發展商業項目和參與城市更新,往往對開發商有更高要求,也更具挑戰。”彭國邦坦言,“不僅要求開發商有更多耐心,能放慢開發節奏、保護城市原有肌理,同時要求開發商能仔細調研,深入挖掘城市的潛力和特色,進而推陳出新,打造富有城市特色的豐富體驗。”
他介紹說,太古地產團隊會深入細緻調研每個項目所在城市和地區,形成獨特洞察,充分挖掘當地的潛力和特色,並將它們與國際化的商業及零售理念相結合,打造出既讓人耳目一新又讓人有歸屬感的項目。
例如北京三里屯太古裡從傳統的胡同汲取靈感,以“開放城市”為理念,為酒吧街、使館區注入了生機勃勃的零售和文化藝術氛圍,吸引著全北京的國內外時尚潮人。成都遠洋太古裡則吸收了當地川西建築風格精髓,保留了當地原有街道脈絡,並保育活化了六座傳統院落及建築,打造東西結合、古今交融的開放式街區。

去年12月開業的三里屯太古裡西區(原雅秀大廈)

當前,中國正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彭國邦表示:“這些政策對致力於真正轉化城市面貌、打造活力社區、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太古地產來說,無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
作為城市公共空間,商業項目成為都市人群實現社交、休閑娛樂、健康悅己等全方位生活方式需求的綜合性體驗空間。“當我們打造的項目能真正展現民眾對‘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想像,成為民眾感受‘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載體,滿足他們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美好生活需求時,我們就與城市和城市中的人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彭國邦說。
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最近一段時間,彭國邦馬不停蹄地在廣州、西安、上海和北京等多座城市之間奔波,處理太古地產在當地的商業項目推進事宜。
“在走訪內地城市的過程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強勁韌性。各地政府以人為本,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和規劃,還有與之匹配的一攬子扶持政策。”彭國邦表示,各地政府為太古地產在內地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雙方在長期互動及合作中建立了高度互信。
彭國邦認為,正如中國諺語所說,“患難見真情”,加深信任的關鍵往往在於面對挑戰時會怎麼做。今年上半年,上海出現疫情反複,前灘太古裡在一個多月的封控期間,除保障項目基礎設施運行外,還為20多家餐飲店舖提供閉環生產和外賣服務所需的運營和物資保障,確保項目為周邊社區服務。5月底,前灘太古裡成為上海城區首個對公眾恢復線下營業的商業項目。

令彭國邦感到振奮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這些城市的大學和年輕人非常多,他們對擁抱新事物有巨大的熱情,太古裡、太古彙和頤堤港項目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這些都堅定了我們在這些城市長期深耕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儘管商業地產行業遭遇疫情、消費疲軟等因素影響,太古地產對在中國內地的中長期業務發展前景依然充滿信心。“今年是太古地產成立50週年,我們的母公司太古集團至今已有逾200年曆史。作為一家曆史悠久的企業,不可避免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市場週期和起伏。”彭國邦表示,太古地產堅持以長遠眼光看待業務發展,從不會僅因眼前波動而改變長期發展理念,同時還能在不確定性中保持韌性。
據瞭解,未來十年,太古地產將在核心市場(包括東南亞、中國香港及中國內地)投資1000億港幣以推動業務增長。憑藉太古裡和太古彙的品牌優勢,其中約500億港幣將投放於中國內地,主要用於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發展以零售為主導的綜合項目。
“今年我們宣佈了在西安和三亞的兩個重要投資項目,這是太古地產在中國內地的第七和第八個項目,有力印證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彭國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