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上那些改變綠茵生態的關鍵詞

2022年11月29日06:01

2022卡塔爾世界盃,小組賽第二輪,晉級賽進入白熱化階段。在這場“冬天里的世界盃”,除了氣候,各隊要適應的還有科技升級和規則調整帶來的全新生態。

從揭幕戰第三分鍾開始,一張張藍色背景印有球員3D動畫的截圖就頻頻出現在賽場的大屏幕上。自它們出現,本屆世界盃的首個“進球”被判無效,阿根廷隊4次擊球入網,卻以1∶2的比分不敵沙特隊,爆出驚天冷門。

這些看上去“頗有來頭”的動畫截圖,出自本屆杯賽首次使用的“半自動越位識別”系統(SAOT系統)。據國際足聯官網介紹,該系統的核心是在比賽用球內部安裝傳感器,並以每秒500次的頻率向視頻助理裁判所在的“小黑屋”傳輸數據;該系統還包含了安裝在球場內的12個跟蹤攝像頭,並運用動畫成像技術,解答關於是否越位的疑問。一旦系統作出判罰,就會自動生成一幅3D圖像,展示足球與相關球員的位置狀況,這幅圖像就會出現在大屏幕上,作為VAR(視頻助理裁判)判罰的依據,向觀眾展示。

換言之,SAOT系統已具備不借助人工幫助,可精確判斷球員是否越位的能力。至於精確性,阿根廷隊主帥斯卡洛尼最有發言權,他在賽後“吐槽”稱:“很多越位可以說是‘毫米級’的,但沒辦法,新技術就是這樣。”這場比賽,僅上半場,阿根廷就被吹了7次越位,其中3次形成進球,均被取消。

賽後,有球迷認為是VAR“偷”走了阿根廷隊的勝利,可實際上,阿根廷隊率先確立領先優勢也離不開VAR的“介入”——比賽開始不到10分鍾,主裁判鳴哨吹停比賽,VAR示意,阿根廷球員帕雷德斯在無球情況下被沙特球員侵犯,阿根廷隊獲得點球,此後,梅西操刀命中。

“在世界盃這樣的大型賽事中,對科技產品的引入其實非常謹慎。”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副院長、體育管理中心主任文斯·詹納羅曾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表示,VAR的出現,存在可能打亂比賽節奏、影響球隊勢頭等現實問題,不過從實際情況看,它更大程度上是在幫裁判消除被質疑的顧慮,“如果沒有證據,球迷就會出於各自立場反複辯論,現在有技術手段還原情景,就會讓判決更加客觀。”

在清華大學教授、著名足球裁判員孫葆潔看來,SAOT系統的出現的確在某些情況的越位判罰下起到了“雷達”一樣的作用,“它對傳球的一瞬間,攻守雙方隊員相互位置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因此,對越位判罰的客觀性起到了非常好的輔助作用。”但“神器”也有做不到的事,他仍以越位為例表示,球員的相互位置,只是判斷越位的因素之一,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要通過裁判團隊的主觀去判別,例如“干擾比賽”這一項,SAOT系統就愛莫能助,“科技確實為裁判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它還無法包辦一切”。

除了要學會和“科技搭檔”相處,裁判團隊還得懂得“爭分奪秒”。開幕前,國際足聯裁判委員會主席科里納就表示,7-9分鍾的補時將在本屆杯賽變成常態,“我們要求第四官員緊盯賽場上有效比賽之外流失的每一秒,這些流失的時間包括傷停、替換球員、紅黃牌、進球慶祝、越位進球查看等,當然還有參賽球隊故意浪費的時間。賽場上這些競技之外累計流失的時間,都要完整地補回來。”

一開賽,國際足聯的補時新政即刻體現,據統計顯示,僅前4場比賽的補時總計就達到59分鍾,其中,英格蘭隊與伊朗隊的比賽上下半場共補時24分鍾,成為世界盃史上最長補時,而伊朗隊塔雷米在第103分鍾的破門成就了世界盃曆史上常規時間內進球時間最晚的一粒進球。

“球賽實際上是一種體育文化產品,觀眾從世界各地相聚於此,付費觀賽,追求的就是質高量足的比賽。”孫葆潔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一場90分鍾的比賽,淨打時間其實非常有限,尤其人為原因導致比賽時間縮水,會降低比賽的觀賞程度和球迷觀賽體驗,因此,為了把比賽時間“還給足球”,國際足聯要求裁判在補時上做得更加精細,相當於加量不加價。

對觀眾而言,超長補時意味著將浪費的時間彌補回來,可對球員來說,或有“加班”的意味。經曆超長補時後,英格蘭隊主教練索斯蓋特就坦言:“上下半場共補時近半小時,我們需要專注的時間太長,後來我們的專注度下降,比賽節奏慢了下來,我們自然就沒了效率。”更重要的是,球員在高強度比賽中面臨的傷病風險和體能消耗,也與比賽時長呈正相關。

2020年,球員的體能問題就已經被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注意到,當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賽事縮短賽期,密集的賽程為球員帶來傷病風險,該理事會引入臨時規定,將每支球隊每場比賽的換人名額由3個增加到5個。今年6月,這項規則被批準長期保留,因此,本屆杯賽就成為首屆可以更換5名球員的世界盃。

在孫葆潔看來,增加換人名額的新舉措改變了球員原有的體能分配模式,能緩解超長加時給球員帶來的體能壓力,同時,比賽節奏和觀賞性也將隨之提升,“大家都不願意看慢騰騰的比賽,這也是提升賽事質量的一個方法”。

“增加換人名額給主教練提供了更大的戰術自由度,更考驗教練的臨場應變能力。”在知乎關於“增加換人名額”的相關問答中,大部分高讚回答都提及了首輪日本隊的表現,“日本隊能戰勝德國隊,很大原因在於日本隊主教練森保一對換人規則的經典運用。”面對無法整場相持的德國隊,日本隊採用了更偏防守型的首發陣容,控球率、進攻效率都不高,但是防守目的達到了,可下半場,森保一接連換上4名進攻球員,改變了戰術打法,通過快速的傳接,體能充沛的鋒線很快洞穿了德國隊後防線,從而實現逆轉。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格蘭隊與伊朗隊比賽中,伊朗隊一共使用了6個換人名額,這並非違規,而是藏著一項人性化的舉措——2021年1月起,國際足聯和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共同啟動一項新規則“腦震盪換人”規則,即“有球員因腦震盪離場的隊伍會增加一個換人名額”,而本場比賽中,因與隊友相撞受傷離場的伊朗隊門將貝蘭萬德,啟用的就是這一名額,這也是該規則首次應用到世界盃的賽場上。

作為4年一度的足球盛宴,世界盃不僅是球迷的狂歡,更是足球運動發展的風向標,“科技和規則的變化都是為了讓比賽更精彩。”在文斯·詹納羅看來,“體育的魅力在於能展現人類的天賦,大家關注的永遠是人本身的拚搏意願,我們不會讓科技掌控全局,因為科技不會打動人,真正能打動人的一定是運動員的才華和運動精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璿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11月29日 08 版

視頻精選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