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密克戎重症率病死率大幅降低 專家解讀防疫需統一思想並進一步探索居家隔離模式

2022年12月07日05:00

  12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呼吸危重症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接受新華社採訪表示,隨著病毒變異,以及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奧密克戎導致的住院率、重症率、病死率都在大幅降低。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6月到11月,近半年時間內新冠確診人數為9萬多人,死亡7人,死亡率為十萬分之八左右,低於過去十年流感死亡率(近十萬分之九),多個月份死亡率為零。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變異後的新冠病毒致死率很低,傳染性很強,病毒致病性和傳染性發生變化,防疫政策自然應隨之而變化。

  據新華社報導,12月5日,針對本輪新冠疫情傳播的特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有關專家對熱點問題做了進一步解讀。

  專家表示,目前奧密克戎流行株造成的重症病例並不多,九成以上病例都表現為無症狀感染或輕症。到目前整個廣州收治了16萬多例的感染者,死亡0例,診斷重型以上的僅僅是4例,而且都是由於基礎病導致的肺部感染有關,跟新冠感染可能沒有直接的聯繫。目前的變異株毒力明顯減弱,非常接近季節性流感,是可防、可控也可治的一個疾病。

圖片來源:甘俊 攝
圖片來源:甘俊 攝

  新冠死亡率大幅降低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8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新冠確診病例33967例(其中重症病例106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276048例,累計死亡病例5233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15248例,無現有疑似病例。

  一組數據顯示,新冠死亡率正在降低。

  從5月31日到11月28日,近6個月時間內,全國新增報告新冠確診病例91114例,死亡人數為7人。即在這近6個月時間,新冠死亡人數與確診人數比例為十萬分之七點八,該比例已經低於2011年到2020年十年流感死亡率。衛健委的年度傳染病數據顯示,在這十年時間,中國流感患病人數為760萬,死亡人數為666人,死亡率是十萬分之八點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難感染病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彭劼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新加坡的數據表明,新冠病死率是流感的三分之一。因此,公眾不需要對新冠過於緊張,倡導無需過度就醫,發現陽性患者,如無症狀或輕症,進一步探索居家隔離的可能性。無論是醫院、社會還是病人,都要統一思想,正確認識傳染病及其管理。而針對目前情況,是否還需要對醫護人員及全體住院病人進行每日拉網式的核酸檢測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適時調整。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衛生政策方向)教授顧昕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解釋,目前新冠死亡率之所以低於流感死亡率,主要原因是大量老年群體感染新冠的風險降低了。目前新冠仍有一定的風險,“新冠致死率低於流感是事實,但是新冠仍有傳染風險。”他強調說。

  楊功煥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統計意義上的新冠死亡率低於流感死亡率,值得關注。國內一些群眾的恐懼心理與聽了不正確的信息有關,如果媒體和健康教育、醫學專家正確告知新冠的死亡情況以及生病的情況,相信這種恐懼心理會減少的。

  根據北京市衛健委的數據披露,最近幾個月北京出現新冠致死病例。有專家指出,從臨床角度看,北京近期的疫情顯示,新冠感染者轉陰的時間和過去沒多大變化,但是傳染性在增強,最快的一天多就傳染給其他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於11月29日表示,目前有三類人群感染新冠後易成為重症人群。第一,老年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後引發重症的危險人群。而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第二,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在臨床當中,有基礎病,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腫瘤、慢性腎功能不全等這些基礎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後引發重症的風險更高。第三,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群。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認為,要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80歲以上的老人要打齊三針,特別是加強針。“因為老人免疫力比較弱,把針打齊了,這些老人就安全了。”

  不斷優化調整管控措施

  針對目前新冠死亡率下降、傳染性增強的情況,多數專家認為,可以進一步優化管控措施,避免一刀切。

  11月29日,國家疾控局監督一司司長程有全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近期群眾反映的問題主要不是針對疫情防控本身,而是集中在防控措施簡單化、層層加碼、“一刀切”、忽視群眾訴求等方面。

  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複雜,地方防控壓力大,為了盡快控製疫情,個別地方採取了一些措施,甚至出現了層層加碼的行為。

  “我們將及時有效解決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讓各項工作做得更精準、更有溫度。”程有全說。

  楊功煥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無差別的靜默疫情封控,自然是不合適的。“我們都在強調精準防疫,自然是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具體的措施,這種無差別管理,既無科學性,在實際中危害還極大。”

  她認為,現在進行新冠防控仍舊“任重而道遠”。首先,各級行政領導和醫療衛生部門要做好健康教育、疫苗接種、推廣自檢,根據醫療資源利用的監測情況進行適時調整;其次,各級醫療部門要各司其責,保證整個醫療系統的正常運轉,也包括對重症新冠病人的治療。

  顧昕表示,下一步仍需要做好疫情管控,但只是對高風險地區的精確管控,不能無差別地對低風險、無風險地區管控。最典型的例子是快遞小哥,他們都是兩天一檢,本屬於低風險人員,但很多地方快遞禁止投放,不僅影響了居民生活以及快遞從業人員的生計,甚至還對地方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此外,目前部分地區對居民亂彈窗、亂賦黃碼,實際上是算法產生的問題,部分地區行政人員沒有很好地發揮社會治理的作用,缺乏市場調研及公眾社會參與。“應該加快改正一些部門亂作為的行為,促進社會正常運轉。”顧昕說。

  12月5日,新華社發文中,廣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廣州市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唐小平表示,“在原始株和德爾塔毒株疫情的時候,感染者中肺炎發生的比例達到一半以上,甚至60%以上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肺部表現。而這一波疫情中,90%以上都表現為無症狀感染和輕型,很少發展成肺炎,發展成重症肺炎更少。”

  此外,也有多位專家指出面對新階段的病毒特性,針對新冠的管理也需要做出適時調整。

  廣州某三甲醫院感染科主任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畢竟(新冠)是自限性疾病,完全可以居家休息。”

  從病毒本身的角度上,與新冠相關的管理也已經具備調整的空間。

  童朝暉表示,從各個省市這段時間的報導來看,無症狀加輕型的感染者在90%以上。“像普通型,就是所謂我們說的肺里有‘影子’、有肺炎的(感染者)都不多。而重型、危重型指的是要吸氧(的患者),要給氧療,這個比例就更少了。目前來看,現在奧密克戎變異株和2009年的流感相比,它導致肺炎或者說重症、危重症的比例比流感還低。”

  (作者:唐唯珂,實習生鍾秋月)

視頻精選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