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媒:沙特電動汽車看好中國市場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 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聞”網站12月8日報導稱,電動汽車成為沙特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推動力。
報導稱,中國和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的兩個能源大國,因此,在圍繞氣候變化的討論中,世界的目光轉向了這兩個國家。
雖然大部分人的關注點在沙特的石油生產或者北京的煤礦開採活動上,但兩國也剛剛開始因為雙方借由電動汽車來實現脫碳的共同願景而獲得認可。
這是一個雙方都感興趣的領域,沙特和中國可以在這一領域進一步合作,引領創新和實踐。
據報導,就沙特而言,該國已經把電動汽車行業擺在其“2030願景”的經濟多元化計劃中的重要位置。
隨著全球逐漸遠離化石燃料,沙特這個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已將電動汽車行業確定為一個方興未艾的行業,不僅投資於海外公司,還投資於本土產品。
支持海外公司的做法涉及美國的盧西德汽車公司。2018年,沙特公共投資基金向該公司投入了10億美元。這筆投資促使盧西德在2022年2月宣佈,它將在吉達以北的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建造首家國際汽車組裝廠。
在沙特生產電動汽車的不僅有盧西德公司。11月初,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宣佈在沙特推出首個電動汽車品牌:Ceer。
與盧西德公司一樣,該品牌汽車將在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的一家工廠生產。這家耗資6900萬美元的工廠將於2023年初動工。
報導稱,當然,沙特把自己變成主要電動汽車生產國之一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汽車出口不僅是沙特經濟多元化戰略的關鍵部分,也是減少全球排放的重要部分。
事實證明,打入中國市場可能是一個挑戰。
北京一直在通過提供購車補貼來鼓勵民眾轉向電動汽車。這幫助中國成為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中國政府預測,到2035年,電動汽車將占中國新車銷量的50%。這表明中國對這類汽車的需求將繼續高漲。
然而,與許多國家的情況一樣,影響大家購買電動汽車的主要障礙之一是價格高於汽油車。
報導稱,沙特可能會發現自己能夠利用其在吉達以北的電動汽車生產中心,為世界最大市場生產負擔得起的汽車。
如果能破解這一難題,沙特提出的“2030年願景”目標——即將非石油出口的份額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0%——看起來是很有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