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錢學森曾給“VR”起名,很中國很好聽

2022年12月12日00:01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錢學森就已關注到VR技術,並為之取名為“靈境”,還解釋說此譯名“中國味特濃”。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他說“此生惟願長報國”

  今天是錢學森先生

  誕辰111週年

  如今

  他的心願已經實現……

  一封絕密的求援信

  輾轉寄回國內

  錢學森

  18歲考入國立交通大學

  24歲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

  後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

  成為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

  馮·卡門的得意門生

  先後獲得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35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

  他的智慧和才華被美國人認為

  “不管在哪裡都抵得上五個師”

  1949年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

  錢學森和夫人蔣英

  希望早日趕回祖國

  擔心錢學森偷偷離開美國

  美國政府秘密將其逮捕

  被親戚和朋友的保釋出獄後

  隨之而來的是數年的軟禁生活

  直到1955年6月的一天

  錢學森及家人躲過跟蹤

  用香菸紙發出了“求助信”

  先將這封信寄到比利時親戚家

  最後再輾轉大半個地球寄到北京

  而這封信也成了

  美方扣押我方人員的證據

  經過談判

  最後美政府同意了錢學森回國

  1955年9月17日

  錢學森一家

  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啟程回國

  臨開船前,他對報界發表講話

  “我打算竭盡努力

  去幫助中國人民建設自己的國家

  使我的同胞能過上

  有尊嚴和幸福的生活”

  1955年的10月8日

  闊別祖國20年後的錢學森

  終於回到祖國

  “外國人能搞的

  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1955年

  剛剛回國的錢學森

  面對“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的質疑時

  錢老不服氣地說到

  “外國人能搞的

  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1960年

  我國第一枚國產地地導彈

  “東風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導彈

  1970年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

  一曲《東方紅》聲震寰宇

  從東方紅一號到北鬥導航開通

  從嫦娥奔月到祝融落火

  從神舟載人飛船到中國空間站在軌運行

  中國航天人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印證了他的話

  “先把載人航天的

  鑼鼓敲起來”

  在1967年的一次講話中

  錢學森首次提出了“航天”一詞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這句詩給了錢學森啟示

  美國、蘇聯分別實現載人航天后

  錢學森表示

  “先把載人航天的鑼鼓敲起來”

  “我國應該發射載人飛船”

  1970年7月

  中央批準著手載人飛船的研製工作

  對於國外“太空人”“宇航員”的稱呼

  錢學森說

  “我們還是叫‘航天員’好

  因為我們有天、海、空的領域劃分

  這樣稱呼比較規範”

  1992年9月21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

  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後

  92歲高齡的錢學森親筆題寫賀詞

  “熱烈祝賀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向新一代航天人致敬”

  從神舟五號開始

  我國每位從太空凱旋的航天員

  都會來到錢學森家中報告好消息

  一直保持到老人去世

  這些“新名詞”

  多年前他便已預言

  翻看錢學森生前所寫的書信和文章

  你會發現

  如今的許多新名詞

  他早有預言

  早在30年前,1992年

  錢學森就寫信

  向國家建議發展新能源汽車

  VR技術即虛擬現實技術

  如今已為人熟知

  早在上世紀90年代

  錢學森就已關注到VR技術

  並為之取名為“靈境”

  還解釋說此譯名“中國味特濃”

  “快速計算機的發展

  將導致工程領域的一次徹底性革命”

  這是錢學森在1952年的預言

  熱衷中華美食文化的他

  也曾經說過

  “一條必然的路是

  從家庭廚房操作走向飲食由快餐店網送

  形成烹飪工業化”

  ……

  這位科學巨匠高瞻遠矚的神預言

  正一個一個成為現實

  抬頭仰望,星河之上

  那裡不僅有中國空間站

  還有他和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

  ……

視頻精選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