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老人沉默性缺氧?二次感染幾率大嗎?陳爾真解讀

12月26日晚8時,“新冠防疫大咖說”系列直播活動首場開啟,主題為“不要恐慌,做好預防”。該活動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主辦,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東方網承辦、健康雲協辦。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在活動中透露,新冠疫情三年來帶給我們很多思考,隨著“新十條”優化防控措施的出台,奧密克戎變異株儘管傳播能力很強,但致病性減弱,隨著疫苗的接種,重症比例下降,但對老年人、兒童,孕產婦等脆弱人群來說還是有風險的,現在我們還是要監測病毒的變異情況,特別是其傳播力、致病力的變化,這對於我們優化防控措施可以起到指導性作用。
“如何保護脆弱人群,是擺在疫情防控前最大的問題,也是最為迫切的問題,只有保護好脆弱人群,才能避免重症化甚至是死亡的發生。”陳爾真進一步表示,首先要增加這類人群的保護力,做好疫苗接種,符合條件的要應接盡接,同時要做好“三件套”、“五還要”,避免到人群多的地方聚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心態,基礎性疾病患者要堅持用藥,做好日常健康監測,生活要規律,可開展適當的鍛鍊,還要注意家庭環境的消毒,居家環境也要注意通風,通風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保持合理膳食,多吃牛奶、雞蛋,多飲水,規範佩戴口罩,不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儘可能地避免感染。
“除了新冠病毒外,當前還是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要儘可能地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飯前便後要注意洗手,出門回家也要勤洗手。”陳爾真坦言,新冠其實沒那麼可怕,自己曾有過援鄂、上海方艙的抗疫經曆,但規範佩戴口罩、注意勤洗手,就能儘可能地避免新冠感染。
針對網友關心的一些熱點話題,陳爾真也給予了回答。以下是重點問答:
1、在疫情新形勢下,新冠感染者持續增加,醫療機構應當如何應對?市民該如何應對或者是看待現在的這種感染人數的增加?
陳爾真:當前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絕大多數感染的人是以無症狀或輕症為主,幾乎占了95%左右,普通型病例也占了一部分,重症其實很少。很多輕型患者可能存在發燒、咽痛、咳嗽、全身肌肉痠痛的情況,這些人中尤其是年輕人,如果沒有基礎性疾病,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熱門診尋求解決辦法,二三級醫院就能集中力量,擴充床位來接診普通型、重症、危重症患者,“防控策略是保健康、防重症、防死亡,也針對不同的醫療機構給予了新的功能定位,實現分類救治,才能確保救治的有效性。”
2、當前,“沉默性缺氧”一詞廣受關注,家人可能覺得老年人的呼吸狀態似乎還挺平穩,但血氧飽和度可能已經很低了。如果買不到氧飽儀監測的情況下,該怎麼辦?
陳爾真:如果沒有這個儀器,平時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老人的一些症狀來進行鑒別。首先,一個人如果血氧低到一定的程度,大腦中樞感知後會有一個代償反應,人就會通過增強呼吸運動來加大氧量的攝入,這時候會明顯出現氣急。但如果反應比較遲鈍的,我們還可以看人的皮膚黏膜是否發生了一些改變,比如嘴唇、指甲上的顏色看上去是不是有點紫,醫學術語我們稱之為“紫紺”,這時候我們就要警惕,是不是肺部出現了一些病變,是否出現了缺氧等情況。另外,如果持續出現發燒、咳嗽、胸痛等這些症狀,無法緩解的,那風險就更大了,還是建議去醫院看一看,做一個胸部CT來檢查一下,是否肺部出現了炎症。
3、若居家時出現類似感冒症狀,如何判定是感染了新冠病毒還是普通感冒病毒?
陳爾真:這兩個疾病的症狀是很類似的,很難區分,除非是在實驗室條件下。
當前,大部分還是由於奧密克戎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為主,但也有少部分是因為冬季呼吸道傳染病引起的流感等,可能還存在一些合併的情況,但這個量還是很少的。從我們過去的經驗來看,在嚴格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我們的流感發病是在下降的,因為大家都習慣於戴口罩,這其實是在有效地控製流感病毒的傳播。
4、新冠抗病毒藥物有效嗎?是否有必要囤一些藥物?
陳爾真:當前,沒有什麼藥物可以預防新冠,針對新冠抗病毒藥物,這都是處方藥,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並不建議個人隨意購買,同時主要針對高危因素、重症患者有治療效果,但對普通人來說,目前沒有發現有特別的效果。建議可以適當備一些感冒、退燒、止咳化痰類藥物,但不建議囤太多,以避免過期浪費,也可能會因為隨意丟棄帶來一些環境汙染問題。
5、同事確診了,自己又必須到崗工作,這種情況該如何防護呢?
陳爾真:如果單位具備條件,儘可能跟感染者分開辦公,不要在一個狹小密閉的空間內一起辦公,也不要面對面坐著,更不要一起喝茶、喝咖啡。如果實在沒辦法分開辦公,那就雙方都規範佩戴口罩,儘可能保持1.8米以上的社交距離,降低自己感染的幾率。同時要注意環境衛生,個人注意多洗手,如需要更換口罩,也建議選擇一個通風或空曠的場所進行更換,更換時建議拿濕巾紙擦拭一下臉部,減少感染的幾率。
6、如果家人感染了,同住人該怎麼做好預防、消毒?
陳爾真: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建議感染者能單獨一個人一個房間,不要出門,有獨立的衛生間,房間最好做到定時通風,家庭成員都要規範佩戴口罩。如果家中僅有一個衛生間,那麼就要求做好消毒,衝水時務必蓋上蓋子,對馬桶進行消毒。
7、為什麼有些人出現了發熱等症狀後,抗原還是測不出兩條杠?這和檢測的時間節點有關係嗎?
陳爾真:肯定是有關係。因為新冠病毒進入體內,有一個潛伏期,需要進行病毒的複製過程,只有病毒載體達到一定的量之後,抗原才能檢測出來。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潛伏期在兩到三天,要等潛伏期過了,病毒複製到了一定的量,這時候再進行抗原檢測,才能夠測出來。而核酸檢測敏感度比抗原檢測會相對高一些。
8、當前不少網友在討論感染新冠病毒後的不同感受和反應,將其形容為“乾飯株”、“學習株”、“刀片株”、“瘦身株”等等,不同的病毒是否會引起人的表現也會不同?還是因為心理作用多一些呢?
陳爾真:目前國內存在好多個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子孫後代”,但不管怎麼樣,祖宗都是奧密克戎,不同的變異株臨床表現幾乎都是差不多的,沒什麼特異性,但確實是會因為個體差異,導致每個人對病毒感染後的反應不一樣,有人高燒特別厲害,有人喉嚨特別疼,有人會拉肚子,有人味覺喪失等等,但這些都是主觀的一個感受,每個人的耐受能力也是存在不同的。
9、聽說咖啡能預防新冠感染?每天≥1杯咖啡,新冠感染風險能降低約10%,這是真的嗎?
陳爾真:目前沒有大規模的研究結果來證明,咖啡可以預防新冠感染,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從現有研究來看,不管是藥品還是食物,都沒有辦法預防新冠感染。
但如果你喜歡喝咖啡,感染了新冠後,喝點咖啡也沒關係。咖啡因會提高你的興奮度,能讓你的心情變好,心情好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你的免疫力。而人如果整天鬱鬱寡歡,免疫功能就有可能紊亂,病毒就會趁虛而入。因為在整個防疫過程中,我們都需要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病毒,才能最終戰勝病毒。
10、為預防感染,每天一杯泡騰片補充維生素C,會過量嗎?
陳爾真:從目前研究來看,服用維生素C並不能預防新冠感染。但維生素C作為一種抗氧化劑,對我們機體內環境的平衡起到了調節作用,可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定的幫助。
11、被子和衣服會傳播病毒嗎?需要特別消毒嗎?
陳爾真:被子和衣服也可能會被病毒汙染。新冠病毒在不同物體表面上的存活時間是不一樣的,同時還要看溫度、濕度等不同環境條件。被子和衣服的材料可能是棉的,也可能是纖維等,根據現有文獻來看,病毒在被子和衣服上的存活時間一般不會超過三天。同時,病毒通過衣服和被子發生接觸傳播的概率其實也是非常低的。
但為了避免病毒的傳播,最簡單的就是清洗衣物,用含氯的消毒液來浸泡30分鍾就可以了。如果說你擔心含氯消毒液對衣物帶來傷害,那麼也可以拿出來放在太陽下曬,通過紫外線方式殺滅病毒。
12、陽性患者轉陰後還需要加強防護嗎?如何預防再感染?
陳爾真:奧密克戎毒株經過多次變異,具有極強的免疫逃逸,給人群帶來的“再感染”的幾率也在逐步上升,國外一些地區有基於不同樣本量的統計分析文獻顯示,再感染的發生率在2.4%-3%,但國內目前還沒有這樣的研究。
一旦發生過感染,短期內不會再感染,但時間一長,隨著體內抗體滴度的下降,很可能出現被另一個亞型病毒感染的情況。因此我們還是要注意個人防護,堅持“三件套”、“五還要”。當然也可能不會發生再感染的情況,這主要是看個體差異,如果抵抗力好的人,感染的幾率就小,如果抵抗力不好,那麼感染的幾率就會相對高一些。
13、“陽康”後的個人物品如杯子、牙刷,是否需要更換?家裡是否需要消毒?
陳爾真:新冠病毒離開宿主之後,在其他物體表面存活時間,現在最長的是7天,其他一般是幾個小時,甚至1-2天時間,存活不了多長時間。對這些個人物品來說,像牙刷扔掉了也沒有關係,但如果杯子比較貴重,你覺得扔掉了可惜,那可以在太陽下曬一曬,或者清洗消毒後再使用,也是可以的。
14、馬上年關將近,免不了聚餐聚會,如何做好防護?
陳爾真:春節聚會是中國人的傳統,過去三年來,可能因各種原因,很多家庭沒辦法聚在一起過年,但鑒於當前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力強的特點,還是要堅持儘量少聚會,不要大規模的聚集,即使聚會也要做到真正保護好家裡的老人、孩子等脆弱人群不被感染,要成為他們的守護者,而不要成為病毒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