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11評測:三段式按鍵雖在,但一加卻變了樣
寫在前面
作為2023年國內首款旗艦手機,同時也是OPPO官宣一加品牌正式併入之後的首部作品,一加11絕對算得上是近期手機圈里的焦點機型了。不過,由於一加在產品定位上的改變,以及大家對於一加11在定價、屏幕、功能細節等方面的討論接連不斷,一加11的單機熱度也成為家族之最。
其實拂曉君已經在一加11發佈後的第一時間就推出過幾期相關視頻(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補刷),但為了能讓大家更為全面地瞭解一加11這部手機,這次我又特意為大家補上一篇圖文評測,希望能對那些對一加11感興趣的小夥伴有所幫助。話不多說,正文走起!
圖文評測
(1)產品開箱:


在包裝設計上,一加11依舊採用了家族式的“一加紅”配色。雖然這個包裝大家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紅、黑雙色搭配,加上優於其他產品的包裝質感,讓這套方案一直被一加沿用至今。在包裝內容上,包裝中除了一加11手機外,還包括了數據線、充電器(100W SUPERVOOC電源適配器)、SIM卡針、清水保護套、品牌貼紙、側孔貼紙,以及快速入門指南等文本。
(2)外觀解讀:

雖然在新品發佈前就已經有大量外觀信息傳出,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一加11的真機效果。這次一加11的外觀設計可以說是即延續了前作的家族式設計,又融入了一些全新設計理念,屬於那種中規中矩且比較耐看的類型。配色方面,一加11目前僅擁有“一瞬青”和“無盡黑”兩個版,我手上的“一瞬青”配色採用了漫反射玻璃,整體效果更傾向於光影質感。而“無盡黑”配色則繼續使用了家族式的絲綢玻璃工藝(第四代),看似啞光材質卻擁有不俗的親膚觸感,兩者各有千秋。

仔細觀察的話,你能在一加11身上找到許多前作的影子,包括從機身邊框延展至背部的相機模組,以及玻璃與不鏽鋼的材質搭配等等。但“方形”向“圓形”的改變,在新舊之間產生了視覺與質感上的交替,在延續家族式設計的同時還不失新意,這也是大家說“一加11外觀耐看”的主要原因之一。

僅在一加11相機模組的這一個區域,官方就為其注入了許多設計細節。除了我們直觀可以看到的圓形相機模組、三攝+1閃的矩陣排列,以及哈蘇Logo之外,側邊過渡處所呈現出的“K型光影”,黑色圓盤邊緣的時間刻度(需要放大圖片看),還有在不同光線下映射而出的光線反饋,以及機身邊框延展至背部相機模組的流動天階等等,造就了一加11的優雅之美。但誇歸誇,一加11在製作工藝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尤其是對於不鏽鋼與玻璃材質銜接處的處理細節上。

說完了外觀,我們再來看看網上爭議較大的屏幕。一加11採用了一塊6.7英吋的Samsung2K AMOLED柔性微曲屏(打孔),在參數規格方面,該屏幕擁有3216x1440 2K解像度、92.7%屏佔比、521 PPI像素密度、500nit全局預設至高亮度、1300nit局部峰值亮度,1~120Hz自適應刷新率(LTPO 3.0隨動變幀)等等。毫不遮掩地說,這確實就是那塊很多人所熟悉的Samsung2K屏。


從最近網友們的反饋中不難看出,所謂的“異議”並非是對這塊屏幕本身的不滿,而是覺得一加11應該配上一塊更好的屏幕,其實包括我在內也有類似看法,但官方明顯有自己的打算。首先,這塊屏幕本身並不差,否則之前也不會有那麼多旗艦手機去採用這塊屏幕。其次,一加11擁有LTPO 3.0隨動變幀與超幀超畫質功能的輔助,在視覺效果上具有一定彌補作用,所以拂曉君認為一加11這次取捨做法屬於可接受範圍之內。


機身規格方面,一加11的機身厚度為8.53mm,淨重約205g,在同尺寸機型中屬於中規中矩的一檔。畢竟金屬中框加上不鏽鋼材質的選用,想讓它變得輕薄幾乎是不可能的。按鍵排布依舊採用了左側三段式按鍵+音量按鍵組合,右側無反源鍵的方案,但紅外模組沒能出現在這款手機上確實有些小遺憾,望後期考慮加入。
(3)性能及遊戲實測:


就像我標題所說的那樣,如今的一加11早已不再是當年的綜合型全能旗艦,從硬件配置到軟件功能的各項側重點來看,一加11明顯是一款主打性能體驗的產品,這點已經是無可非議的事實了。在配置細節上,一加11搭載了高通Snapdragon8 Gen2處理器、LPDDR5X+UFS 4.0存儲規格,搭配全系12GB+256GB起的大存儲版本(至高16GB+512GB),讓這部手機在安兔兔中隨便就能跑出130萬+的測試結果(官方測試結果為1353547分),坐實了性能第一梯隊之列。

有了如此好的性能基礎,自然是要在遊戲體驗上大秀拳腳才行,為此一加11在軟硬結合方面也下了許多功夫。首先,一加11自帶的ColorOS遊戲助手功能就比較全面,其中不僅涉及到性能設置、觸感優化等方面的設置選項,還針對不同遊戲推出了相應的輔助內容。


在遊戲輔助功能中,一加11所支援的遊戲超幀、超級解像度,以及超級HDR畫質功能才是其核心看點。其中,“遊戲超幀”功能可以讓原生支援60Hz的遊戲獲得120Hz高刷體驗,目前已支援超過100款遊戲支援該功能;“超級解像度”功能則能讓遊戲畫質達到與一加11屏幕相同的2K解像度,開啟後可明顯感覺到內容細節和畫面銳度的提升;而“超級HDR畫質”功能則可以讓遊戲在零時延情況下,增強HDR視覺效果與遊戲畫質色顯。若是能合理運用以上三個功能,我們在一加11上所獲得的遊戲體驗確實可勝人一籌,親測有效。



在測試環節中,拂曉君分別在《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原神》三款高人氣遊戲的高畫質滿幀設置下進行了幀率監測(測試節點為運行30分鐘後10分鐘內的運行幀率圖)。毫無懸念,除了在《原神》遊戲中的一些場景切換時出現了些幀率波動外,其它兩款遊戲中幾乎是全程保持了穩幀狀態運行。擁有如此穩定的幀率表現,一方面是得益於一加11拉滿級的硬件基礎,另一方面則是官方對其的精心調校與系統引擎(如HyperBoost 2.0)所致。另外,內存基因重組技術、遊戲雲計算專網,以及雙環式對磁揚聲器和仿生振感馬達也是一加11遊戲體驗的加分項。

在散熱配置上,一加11配置了航天級金剛石散熱系統,其中包括了高性能石墨散熱,以及超大VC散熱面積與金剛石導熱凝膠等等。在實際測試中,拂曉君分別截取了一加11在運行《原神》遊戲時10分鐘、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的測試結果,溫度峰值幾乎可以控制在41.5~42.5度之間(受環測試環境,此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4)影像體驗:

作為原一加手機的幾大核心看點之一,如今主打性能體驗的一加11仍然將影像體驗放在前列。在硬件配置上,一加11後置採用5000萬像素主攝(IMX890、f/1.8、OIS)+4800萬像素超廣角/微距鏡頭(IMX581、f/2.2、FOV 115°、3.5mm微距)+3200萬像素長焦鏡頭(IMX709、f/2.0、2倍光學變焦)“三攝”,前置為1600萬像素單攝(f/2.4)。雖說沒能在一加11上見到當下頂級的影像模組,但一加11的這套後置影像方案也確實要比那些“湊數”鏡頭要好得多,加上哈蘇影像調試的助力,整體表現依舊屬於比較“能打”的一類。




因為以前也接觸過幾款擁有哈蘇影像支援的產品,其調色算法給我也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這次的一加11也是如此。一加11搭載了專門服務於色彩計算的傳感器(13通道多光譜傳感器),加上調校之後的自研純色檢測算法、光源預測算法,以及自研AWB(自動白平衡)調試等等,讓一加11的實拍色彩顯得非常個性。




在夜景拍攝過程中,一加自研色彩計算引擎RAW域無損計算,在亮度、噪聲信息保留等方面的表現尤為出色。不過相比一加11在日間和人像的實拍體驗,其夜晚拍攝能力稍顯弱勢,除了硬件方面的原因外,哈蘇調色在暗景和夜拍中的一些介入效果,需要一定的接納程度才行。但總的來說,我依舊會將一加11在影像能力上的表現排到僅次於性能體驗的第二位。
(5)充電、系統應用:


在充電方面,一加11內置有一塊5000mAh電池並支援長壽版100W超級閃充。從近些天的實際充電體驗中來看,約25分鐘左右即可將完全空電狀態下的一加11充至100%滿電。與此同時,一加11還首發有久充保護技術與電池老化充電提速技術,在延長電池使用壽命的同時,還降低了電池老化情況對充電速度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不過,無線充電沒出現在一加11略顯失望,哪怕是高配版獨占也好。
對了,記得官方還提到一加11的一個“充電極寒模式”,就是在零下20℃內,可以借助CPU負載例程使系統發熱,進而解決溫度過低所導致的充電影響,待有機會我去幫大家實測一下!

至於系統這一塊,如今一加手機已經完全以ColorOS取代了曾經的氫OS。雖然有不少小夥伴仍然對氫OS存有幾分念想,但從長遠角度而言,如今一加手機更換ColorOS顯然是一件好事。無論從ColorOS多年來的優化經驗積累,還是在系統流暢度等幾個大方面來看,ColorOS都要更勝一籌。最後小吐槽一下,為何一貫注重個性設置的ColorOS,還不把小組件功能完善一下?還有件事也要略提一嘴,那就是一加11是支援NFC的。
評測小結

以前的一加手機是以個性影像體驗、出色的屏幕素質,以及氫OS的極簡化設計為賣點。而如今的一加11則是以拉滿的硬件配置,還有音畫多維度遊戲體驗為核心項,輔以準旗艦級影像能力和綜合體驗加持。毫無懸念,如今的一加手機確實已“大變模樣”。
文中已經聊過了我個人對於一加11“屏幕爭議”的看法,最後再說一下定價問題。之前有些人說一加11有些“貴”了,但大家需要知道的是,一加11全系12GB+256GB起,如果非要出一個3299~3499定價的8GB+128GB版,我覺得那才是雞肋的做法。但從之前OPPO對於一加的產品定位來看,像是無線充電、IP68、紅外遙控等周邊配置也確實可以考慮一下,至少在一加數字系列上安排一下,何必因為這點東西讓某些人總是拿來說事呢?
拂曉數碼評「原創評測」
本文已收錄維權體系,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