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村晚”、民俗、廟會扮靚荊楚新春
新華社武漢1月24日電 題:“村晚”、民俗、廟會扮靚荊楚新春
新華社記者喻珮、熊翔鶴
正月初三一早,冬日暖陽緩緩升起,湖北省鍾祥市莫愁村景區已經熱鬧了起來。小吃店的煙火氣蒸騰,“醒獅送瑞”等民俗活動喜氣洋洋,濃濃荊楚年味瀰漫在鄉間村落。
“家鄉的變化太大了!”在廣州工作的王威兩年沒有回鍾祥老家過年了,今年臘月二十,他早早地趕回家,幫助父母辦年貨、逛集市、貼春聯、做團圓飯。這個春節,他打算好好享受假期、感受春節的氛圍,找回兒時過年的記憶。
臨近中午,莫愁村里鑼鼓聲響起,一隻花花綠綠、裝點一新的“小船”從街巷里“劃”出,後面緊跟著載歌載舞的“拉強驢”“蚌殼精”,滑稽的動作引得觀眾笑聲陣陣。“這是採蓮船,又叫跑旱船,船上坐的是採蓮女,前面拉船的是艄公。”一旁觀看演出的爺爺向孫女解釋道。
莫愁村的年味是荊楚大地正在開展的迎春民俗活動中的一景。記者從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瞭解到,100場縣級“村晚”在各地陸續上演,村民自編自導演繹自己的故事;湖北最新發佈15條春節主題旅遊線路,“鍾情湖北過大年”系列主題活動帶動鄉村旅遊;武漢市“2023打卡最武漢”文化旅遊活動推出全城玩廟會、新春賞花燈、景區過大年等活動,受到群眾廣泛青睞。
起航近6年,武漢江畔“知音號”遊輪在今年春節首次“不打烊”,除了流光溢彩的歌聲舞影,還首創新春民俗遊園會“新玩法”,吸引市民遊市集、品民俗、玩非遺。漫步在被燈籠、春聯裝飾一新的“中國紅”廊橋,身著旗袍的吳女士說:“在復古洋氣的‘知音號’也能體驗打糍粑、抽福簽、寫年紅的春節民俗,感覺解鎖了‘知音號’新的一面。”
除了城市中的年味更濃,在旅遊景點,名城名鎮體驗文化活動也成為新年俗。襄陽唐城景區舉辦新春廟會,造型各異的花燈、流光溢彩的燈光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遊玩;黃岡市黃州區、羅田縣、英山縣分別開展“東坡廟會”,精彩紛呈的新春惠民演出為回鄉村民增添喜慶;十堰武當山《夢幻武當》演出和舞龍等民俗展演火爆,春節假期前3天接待遊客約5萬人。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李向振說,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年要進行祭灶、守歲、拜年、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等風俗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一代擁有了更多節日文化的選擇,傳統年俗的回歸寓意著人們對於中國傳統節日的精神嚮往和文化自信。
(本文來自於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