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0國發現新冠新毒株CH.1.1
[#超60國發現新冠新毒株CH.1.1#]1月30日,根據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正在追蹤名為CH.1.1 的新冠新毒株。CH.1.1占美國病例的1.5%,占比位列第五。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指出,CH.1.1病毒變體是世衛組織監測的奧密克戎亞變種之一。
在哪些地區出現?
根據疫情追蹤數據網站Outbreak.info的數據,新西蘭目前出現了許多CH.1.1病例。其他熱點地區包括巴布亞新幾內亞、柬埔寨、愛爾蘭等。該毒株已在超60個國家和美國51個州檢測到。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此前發佈的有關預印本論文顯示,CH.1.1 出現在東南亞,導致英國和新西蘭部分地區超過四分之一感染。
致病力如何?
上述論文指出,在CH.1.1中發現了一種名為L452R的突變,這種突變通常在奧密克戎毒株中是沒有的,而在德爾塔毒株中出現過。此外,研究人員指出,CH.1.1與ACE2受體結合良好,ACE2受體是介導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受體,說明該病毒有可能至少部分覆蓋由於此前感染或接種疫苗產生的部分抗體。
根據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截至2023年1月28日,CH.1.1占美國病例的1.5%,占比位列第五。“從數據看,CH.1.1病毒變體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可能會引起新的感染,但在人群中的致病能力並沒有明顯增強。”趙衛表示。
是否會影響我國?
“根據中疾控官網通報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我國近期疫情流行株仍為BA.5.2和BF.7,未發現新的變異株。”趙衛表示,“這一方面說明我國國境檢疫工作有效,能夠阻止國外新變異株大規模進入我國。另一方面,我國的大規模疫情剛剛得到控製,人群的免疫屏障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可以判斷近期奧密克戎亞變種對我國的威脅較小。”(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劉靜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