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等多項指標全國領先!“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北京如何打造
立春時節,北京城市副中心迎來濃濃“綠意”。2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打造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啟動儀式”在北京市通州區舉行。據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尹力,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出席並共同參加啟動儀式,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出席活動並致辭。
據易綱介紹,當前北京市綠色金融、綠色轉型多項指標在全國都是領先的。截至2022年末,北京市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累計發行綠色債券超1900億元,規模居全國首位。
周亮也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一貫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綠色金融發展處於全國前列。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使命,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和國家級綠色交易所,有利於打造新時代首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範,意義重大。
那麼,近年來北京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工作是如何展開的?這一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又要如何打造?
北京綠色金融這幾年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提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駛入發展的“快車道”。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的綠色金融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政策體系和頂層制度安排日漸完善。
為深入推動“兩區”建設綠色金融領域改革開放,充分發揮金融在支持首都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2022年9月服貿會期間,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生態環境局8部門聯合製定《“兩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開放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出爐。
《行動方案》顯示,北京在“兩區”工作領導小組指導下,建立了由市領導統籌,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牽頭的“綠色金融專班工作機制”,與市內各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形成合力,持續推動綠色金融改革開放發展工作,強化跟蹤評估,及時總結經驗。同時,設立了“綠色金融專家委員會”,為北京市提供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專業意見。
北京建立起的這一工作機制與專家委員會,在實踐中推進並及時協調解決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保障了《行動方案》中關於完善綠色金融市場功能、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和綠色城市建設及完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等多目標的具體成果落地。
此外,北京近年來也積極就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主動發出“北京聲音”。
2021年金融街論壇期間,北京通過“2021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即‘G-SIFI’)會議”對外發佈了《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草案)》(即《北京倡議》),這成為我國首次主導提出的支持金融機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性倡議。
在《行動方案》中也對推動綠色產業國際投融資提出,北京將積極爭取與世界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法國開發署等開展綠色項目合作。支持在副中心設立綠色產業服務中心,推動國際綠色產業投融資合作。發揮《“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影響力,促進“一帶一路”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和全球可持續供應鏈融資。
展望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規劃》明確,綠色金融將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成為推動北京地區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同時,北京也將加快綠色金融改革和綠色金融中心建設步伐;並在城市副中心打造綠色金融承載地,建設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北京將以北京綠色交易所為關鍵,全面升級綠色金融基礎設施
當前,北京綠色金融建設基礎建設的關鍵,已經明確。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文紅在2022年12月17日舉辦的“金融支持綠色科技論壇——2022年年會”中表態,北京將以北京綠色交易所為關鍵,全面升級綠色金融基礎設施。
官網顯示,北京綠色交易所(原名北京環境交易所,)於2008年8月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是氣候司備案的國家自願減排交易機構、北京市政府指定的碳交易試點交易平台,成立十五年來已經發展為國內領先的環境權益交易平台之一。
在今日打造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啟動儀式現場的簽約環節中,北京綠色交易所分別與北京市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和密雲區生態環境局等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政府部門,簽署了氣候投融資領域合作協議,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人保集團、北京銀行等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事實上,打造國家級綠色交易所的目標,並非今日首提。
2021年11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在承擔全國自願減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礎上,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建設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2022年8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規劃》亦強調:“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在承擔全國自願減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礎上,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為各類綠色資產交易提供定價、評估等服務,建設北京綠色項目庫,研究開發碳核算賬戶體系。”
關於“綠色項目庫”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金融街論壇期間,北京綠交所對外公開了他們最新的成果——“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
如果從企業、金融機構及綠色交易所角度來看,這套系統具體解決了哪些問題?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就此在接受貝殼財經專訪時曾表示,從企業項目的角度看,這套系統幫助實體企業,集中開展企業和項目的碳核算、綠色評價、投融資對接,可以拓寬綠色低碳項目投融資渠道、獲得綠色低碳項目差別化定價、享受財政獎補政策支持;從金融機構的角度看,這套系統幫助金融投資機構解決綠色資產彙集、融資需求發現、數據真實性和持續性、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綠色分類評價等瓶頸,成為銀行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核查的重要幫手,以及對綠色低碳項目進行差別化定價的重要基礎;而從綠色交易所的角度看,開發這套系統,是北京綠色交易所落實國務院要求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的重要內容。
除基礎設施建設外,隨著,全國CCER(即“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市場的有望重啟,當前這家綠色交易所在備受關注的碳定價等方面也任務頗重。
易綱在今日的致辭時對此明確表態,“我們將支持北京綠色交易所發展CCER交易,創新更多碳金融產品,更好服務碳市場參與主體,推動降低綠色溢價,在引領帶動綠色轉型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王乃祥曾向記者透露,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在生態環境部和北京市政府指導支持下,積極推進建設全國自願減排交易中心,全國CCER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開發建設已接近尾聲。
“我們將大力支持北京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加強政策銜接,完善監管制度,強化風險管理,充分發揮市場功能,推動環境權益交易和綠色金融協同發展,探索推出一批示範成果,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周亮在致辭結束前如是說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黃鑫宇
編輯 方靜怡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