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震後48小時

2023年02月08日08:59

土耳其當地時間2月6日淩晨4點17分,卡赫拉曼馬拉什省,熟睡的人們完全沒意識到,厄運會向他們突然襲來。幾乎一瞬間,7.8級的強震撕裂了城市的寧靜,建築崩塌,道路中斷。

一天之內,土耳其遭遇兩次7級以上強震。截至北京時間2月7日17時30分,土耳其東南部及其周邊地區至少發生312次餘震。據央視新聞2月8日早消息,地震已造成土耳其及其鄰國敘利亞超7700人死亡。

人們衝出房屋,在寒風雨雪中尋找安全的避難所,救援人員在廢墟瓦礫中搜索,多國及國際組織向土耳其提供緊急支援。中國首批將向土耳其提供4000萬元人民幣緊急援助,此外應急管理部派出中國救援隊82人攜帶21噸救援裝備和物資前往災區。

生活在土耳其的人們期待著,隨著各方救援力量的到來,他們能找到更多的倖存者。

房子搖晃發出“嘎吱”聲

15秒,雯雯(化名)記得很清楚,劇烈的晃動大概持續了15秒。所有房門在一瞬間被彈開,緊閉的玻璃窗也被搖開,櫥櫃里的碗碟直往外飛,碎了一地,貓被嚇得哇哇叫,到處亂竄,“屋裡就像打過仗。”

雯雯翻身下床,卻完全無法直立行走,她跌跌撞撞衝下樓梯,腳下的晃動不曾停止,空氣中滿是塵土味,耳邊傳來尖叫聲,那一刻,她以為“自己跑不出這棟樓了”。直到衝出樓門,她也沒有停下,只想著離樓遠些,再遠些。

“整個人完全是蒙的。”直到晃動完全停止,雯雯才慢慢回過神來。她這才發現,自己光著腳,穿著睡衣,站在零下4℃左右的室外。腳下傳來陣陣刺痛,那是踩在碎玻璃上劃出的傷口。

雪打在身上,她抱著同樣死裡逃生的鄰居,忍不住哭了很久。直到天亮一點,才敢回家取出厚衣服和鞋,帶出她的貓,“我在樓道里發現牆面被撕開一條很大的縫。”

雯雯所在的加濟安泰普市,距離震中僅40公里。在震中300多公裡外的伊切爾省梅爾辛市,震感同樣強烈。

地震來臨時,小敏(化名)只覺得天旋地轉,身體不由自主地被甩來甩去。黑暗中,她摸出手機、手電筒還有厚衣服,叫醒家人向樓下飛奔。鄰居也紛紛從樓內跑出來,衝到空曠地帶。

同樣住在梅爾辛市的小麗(化名)則是被孩子喊醒的,她只記得恍惚中感到頭暈,3歲的孩子大喊“地震了”,她才反應過來,抱起孩子就向外跑,忘記自己還有身孕。

小麗聽到周圍發出“轟隆轟隆”的聲音,艾夏(化名)聽到的則是房子搖晃發出的“嘎吱嘎吱”聲,“燈晃得好像馬上就要掉到地上。”

艾夏也是一位二胎媽媽,她和丈夫大胡(化名)住在梅爾辛。大胡記得,他是被艾夏的尖叫和哭聲驚醒的,醒來後發現,艾夏緊緊地抱著孩子。大概幾十秒後,震感減輕,艾夏和大胡不敢待在十樓的房間里,便趕緊用被子將孩子包起,裹了件厚實的衣服下樓。小區里已經站滿了人,街上開始塞車。

地震發生後,艾夏和大胡所住的小區里,人們都跑到空曠地帶避險。受訪者供圖
地震發生後,艾夏和大胡所住的小區里,人們都跑到空曠地帶避險。受訪者供圖

幸運逃出來的人們站在寒風中焦急地聯繫家人、互相交換消息。艾夏的老家迪亞巴克爾距離震中更近,她嚐試聯繫家鄉的朋友,但大多都沒有回覆。土耳其人阿里聯繫到了離震中100公里的親戚,家人衝出了房子,小孩子被嚇哭了。朋友告訴雯雯,距她5公裡外的一棟6層高的樓房整個垮塌了,人都被埋在廢墟下。

“只能向著空曠的地方走”

第一次地震發生後,當地的超市、飯館大多暫停營業,只有少部分開在平房中的甜品店和咖啡館還在營業。雯雯和鄰居等人去了一家咖啡廳避難,“因為都是平房,地震來了好跑,老闆很熱心,把門和暖氣都打開,我們就在那裡買麵包充饑,有些居民在裡面站著休息一會兒。”

當地時間2月6日13點30分許,土耳其又發生了一次7.8級強震。雯雯覺得,震感和第一次不相上下,但劇烈的晃動僅持續了3秒左右。

地震後,政府發佈公告,不建議居民在夜晚待在自己家中。雯雯便和鄰居去了一所由體育館改造的避難所,在那裡等待政府的下一步通知。避難所沒有床鋪可以睡覺 ,只有簡單的座椅,人們把這些椅子讓給年齡大一些的人坐。

晚些時候,政府給每個避難的人發了薄毯和被子。雯雯把薄毯鋪在水泥地面上,躺在上面,“渾身發冷,還疼。”

艾夏和大胡則收拾行李去了酒店。大多數酒店爆滿,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還有空房的酒店,但供暖不太好,二人的禦寒衣物也帶得不足,“坐在酒店裡直打哆嗦。”

之前採購物資時他們發現,到處都是囤貨的人,“很多人買了大量物資裝進汽車後備廂,選擇在車里避難。”

兩次大震後,避難所也變成了危房,雯雯和其他人離開體育館,尋找新的避難所。她不敢接近高大的建築,總是站在街道上。“我們不知道能去哪裡,只敢向著空曠的地方走。”

許多人在梅爾辛的超市里囤購物資。受訪者供圖
許多人在梅爾辛的超市里囤購物資。受訪者供圖

多國緊急支援

地震發生後,許多在土耳其的華人自發開展救援。小愛(化名)和她的丈夫都是土耳其的持證中文導遊,他們聯繫了國內的藍天救援隊,得知隊伍已經申請出發。“他們邀請我們當翻譯嚮導,等他們批準下來,我們會一起去震中。”小愛說,土耳其有九個城市受災嚴重,道路中斷,目前只允許專業救援隊伍進入,像他們這樣的誌願者只能等待。

在土耳其工作的華人張玲(化名)也想貢獻一份力量,她身邊有很多會土耳其語的華人準備跟隨救援隊去往前線,充當救援隊的翻譯。“但是很多通往震中的路都坍塌了,抵達震中有點睏難。”

目前,小愛和她的朋友們分別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收集衣物、棉被、奶粉、紙巾之類的生活用品,希望將部分救援所需物資集中起來送往震中地區。

生活在土耳其西部艾登市的華人祖力甫卡爾告訴新京報記者,雖然他所在的位置距離震中大約1130公里,但地震發生後,在艾登市中心的一個廣場上,許多居民自發地捐獻衣服、被子、食物和其他的日用品。“震中地區的溫度已經達到零下,這些衣服對於他們來說很重要。”

中國救援隊列隊準備前往土耳其。新京報記者 傅應林 攝
中國救援隊列隊準備前往土耳其。新京報記者 傅應林 攝

除了自發救援,各國也開始緊急集結專業的救援隊伍。據媒體報導,地震發生後,包括歐盟、聯合國、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多國、國際組織第一時間對土耳其及敘利亞致以慰問並提供緊急支援。

2月7日,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表示,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啟動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機制,決定向土耳其和敘利亞提供緊急援助。首批將向土耳其提供4000萬元人民幣緊急援助,包括派遣重型城市救援隊、醫療隊,並提供土方急需的救災物資。協調向敘利亞提供敘方急需的救災物資,並加快落實正在實施的糧食援助項目。2月6日,中國紅十字會決定向土耳其紅新月會和敘利亞紅新月會各提供20萬美元緊急人道主義現彙援助,支持其開展災害救援救助。

據應急管理部消息,應土耳其政府請求,中國政府派遣中國救援隊赴土耳其實施國際救援。北京時間2月7日16時許,中國救援隊乘包機從首都機場出發飛赴災區。救援隊主要由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應急總醫院人員組成。

公羊救援隊準備登上前往伊斯坦堡的飛機。受訪者供圖
公羊救援隊準備登上前往伊斯坦堡的飛機。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記者從深圳公益救援隊獲悉,他們將於8日下午從香港出發前往土耳其,先遣組預計2月9日中午抵達。

另據媒體報導,中國首支社會救援力量公羊救援隊於2月7日派出第一支國際城搜救援隊,預計最快將於土耳其當地時間8日抵達。先遣隊由8名富有國際救援經驗的地震救援專家組成,他們攜帶了先進的雷達生命搜索儀、破拆救援裝備和一條搜索救援犬。新京報記者獲悉,土耳其駐香港總領事專程前往香港國際機場,看望慰問公羊救援隊赴土耳其開展地震救援先遣隊的全體隊員。

此外,中國在土華人華僑自發籌集到的帳篷、睡袋、毛毯等第一批賑災物資已於當地時間7日運送到土耳其有關部門。

惡劣天氣或增加救援難度

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研究員、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地震應急救援專委會副主任賈群林告訴新京報記者,當地惡劣的風雪天氣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地震的危害,也增加了救援難度。這次國際救援對於我們國內的救援隊來說,將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在我們國內,在這種低溫高寒的情況下,還沒有發生過這麼大的地震。”賈群林說。

在賈群林看來,冬季救援比日常救援的難度要大得多,地震中倒塌的建築被大雪覆蓋,加大了救援人員對地震現場結構的分析難度。這就要求救援人員首先應認真做好救援現場的安全評估,擇優選擇救援路徑,再展開搜救行動。

與此同時,由於當地的餘震次數過多,餘震可能會造成受損房屋二次坍塌。複雜的救援環境對救援人員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救援人員需要隨時觀察承重結構在哪裡,在狹小空間環境中救援,一旦遇上餘震,救援隊員可以選擇承重梁、柱及承重牆形成的空間中躲避,這可以對隊員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一定要安排安全員,隨時觀察現場的情況。”

賈群林還提到,在常溫和平原地區,救援隊員通常持續工作6-8小時輪班一次,但在高寒高原等特殊條件下,救援人員的現場作業時間應縮短到3-4小時每次。“因為救援通常在非常狹小的範圍內進行,人的身體幾乎不能挪動,血液循環不暢,就極易出現凍僵,甚至發生局部軟組織凍傷的情況。”

對此,賈群林建議,救援隊伍還應注意保持救援裝備的低溫啟動功能。一些內燃救援裝備,在低溫環境下啟動非常困難,甚至啟動不起來。“在高寒條件下一定要注意做好救援裝備保溫工作,以免因裝備啟動不了,貽誤戰機,影響救援的整體進度。”

“對被困者而言,則需要採取防寒保暖措施。在身體上加蓋棉被、棉衣物等,也可以通過發電機帶動電暖風等加溫設備,對被困者周邊環境進行增溫處理,以保持體溫,維持生命。”

地震來臨時為淩晨,死亡人數可能較高

針對此次地震,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表示,土耳其本身就是一個多地震國家,其地理位置特殊,且地震“頻次高、強度大、災害重”。促成這樣的原因在於其南部為阿拉伯板塊,北部為歐亞板塊,其處在兩大板塊碰撞交彙處。

孫士鋐說,根據當地一些觀測數據,阿拉伯板塊每年向北推移18mm左右,高於歐亞板塊的移動距離。此外,土耳其境內有兩大地震斷裂帶,分別位於土耳其北部的北安納托利亞斷裂帶和東南部的東安納托利亞斷裂帶。“北安納托利亞斷裂帶全長1500公里左右,地震活動相對更頻繁。”

但此次土耳其的兩次地震發生在該國東南部的東安納托利亞斷裂帶西段,這條斷裂帶全長550公里左右,也正符合這次兩個7.8級地震的位置關係。

孫士鋐表示,此次土耳其地震應屬震群型地震,而不是孤立型或主餘震型。“孤立型地震,是指發生一次大地震後,能量很快衰減掉,基本沒有餘震;主餘震型地震指一次地震發生後,能量沒有衰減,但是後面的地震等級都比較小;震群型地震能量衰減比較慢,而且是一組比較強的地震。”

此外,孫士鋐提到,震群型地震中有一種特例名為“雙震型地震”,即最大的兩個地震震級基本相似。此次土耳其地震有兩個震級相當的主震,這極可能屬於“雙震型地震”。

孫士鋐介紹,過去100年,土耳其曾經發生過10次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的地震,地震震級均在7.0級-7.9級之間。據他瞭解,最嚴重的兩次地震,一次在1999年,死亡17000餘人,一次在1939年,死亡3萬餘人。

至於此次地震給土耳其造成嚴重後果的原因,賈群林分析,土耳其強震的顯著特點是:震級高、震源淺,震源深度20公里左右。“淺源地震80%以上的能量都釋放到地表,所以它對地表的建(構)物破壞程度是相當大的。”而且,土耳其地震發生區域人口密度大。“我們估計當地地震烈度7度以上的區域人口應在800萬左右,8度區域人口30萬-40萬。”

除此之外,賈群林也表示,土耳其的房屋抗震能力相對較差。土耳其地震中倒塌房屋大部分是磚混結構,部分房屋地震後出現粉碎性坍塌的情況。同樣受到地震侵襲的敘利亞也存在相同的問題,且敘利亞頻繁面臨戰爭的困擾,房屋已經在戰爭中遭到損害,這些情況的疊加大大增加了人員傷亡的比例。

地震時間也是影響地震後果的重要原因。孫士鋐說,“第一次7.8級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淩晨4點多,大多人在睡夢中來不及反應,時間很糟糕。”賈群林也認同,“這次地震發生在淩晨,很多居民都是在房屋裡,所以這次地震死亡率是相對較高的,我們預計死亡人數會達到5000-10000。”

新京報記者 熊麗欣 慕宏舉 彭鏡陶 吳夢真

編輯 劉倩 校對 劉軍

視頻精選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