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火到全國兩會,加大技術攻關以外,我們還應該關注什麼

2023年03月10日21:00

  來源:成都商報

  今年ChatGPT火上全國“兩會”,從科技部部長、學術專家到企業代表,針對ChatGPT的觀點層出不窮。

  這也再次帶動了有關人工智能發展的討論。對於我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佈局,科技部部長王誌剛在兩會“部長通道”表示,ChatGPT要做到算法的實時性和有效性並不容易。我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佈局,也有一些成果,但要達到ChatGPT的效果,可能還有眾多工作要做。

  可以預見的是,國內廠商們已在各自領域奮力追趕,努力探索ChatGPT為行業帶來的全新變革。有分析認為,隨著國內廠商陸續開展ChatGPT類似產品研發,GPT大模型訓練熱潮或將帶來底層算力需求快速釋放。

  ①

  火上全國兩會的ChatGPT

  “ChatGPT之所以引起關注,在於它作為一個大模型,有效結合了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它的計算方法有進步。”在今年全國兩會的首場“部長通道”上,科技部部長王誌剛就當下大熱的ChatGPT發表了看法。

  他用了一個通俗的比喻,“踢足球都是盤帶、射門,但是要做到梅西那麼好也不容易。從這一點看,ChatGPT在技術進步上,特別是保證算法的實時性與算法質量的有效性上,非常難。”

↑科技部部長王誌剛在部長通道接受媒體採訪 圖據新華社
↑科技部部長王誌剛在部長通道接受媒體採訪 圖據新華社

  王誌剛表示,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作了很多佈局,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也進行了很多年,並且有一些成果,但目前要達到像OpenAI的效果可能還要拭目以待。同時他也表達了對ChatGPT未來應用前景的期待。

  “我們希望,既通過科學研究、技術牽引,也通過場景驅動、用戶需求,把它結合起來,使得AI不僅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國科技作出貢獻,也希望從事AI研究、轉化的大學、科研院所、企業自身能夠有更好的進步和發展,為推動AI發展以及為國際社會作出中國貢獻。”

  此前,“人工智能”已多次出現在我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近些年人工智能在中國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在今年近2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30餘次聚焦“創新”。與此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推進數字經濟用“大力發展”如此表述,這意味著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重要的數字經濟,或將迎來嶄新發展局面。

  ②

  代表委員們如何看ChatGPT

  “通用人工智能是未來10~20年國際科技競爭的戰略製高點,其影響力相當於信息技術領域的‘原子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員、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鬆純在帶來的一份提案中建議,我國要將發展通用人工智能提升到當代“兩彈一星”的高度,搶占全球科技與產業發展製高點。

↑朱鬆純 圖據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官網
↑朱鬆純 圖據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官網

  朱鬆純是全球著名計算機視覺專家、統計與應用數學家、人工智能專家。2020年他以人工智能戰略科學家的身份回國,組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並任院長。

  “半年前,中國很多專家認為通用人工智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然而最近ChatGPT的出現讓大眾感到,通用人工智能似乎近在眼前。”在朱鬆純看來,通用人工智能將會在軍事、產業、社會治理、認知對抗等諸多領域產生顛覆性影響,是各國爭相佈局的新興戰略領域。

  他建議,我國應統籌部署,凝聚人才、科研、產業與資本的優勢力量,規範發展路徑,盡快出台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路線圖。他提出,要建立測試標準,規劃底層的認知架構、核心算法、操作系統、編程語音、體系結構與芯片,形成“學研產用”的創新鏈條。

  在朱鬆純看來,通用人工智能是智能科學的初心,也是終極目標;是科技製高點,也是必經之路。

  “從全局出發,我們不應盲目跟跑當前以大數據、大算力、大模型為特徵的人工智能熱點,而是要以強大的戰略定力,‘縱向貫通、橫向交叉’,獨闢蹊徑地探索自己的科研創新道路。”朱鬆純提道。

  今年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帶來的建議提案也聚焦“人工智能”。

  “面對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巨大躍升,我國應迎頭趕上,奮起直追。我們在關注技術層面創新的同時,更要關注技術突破背後所依賴的創新模式。”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建議,建立大型科技企業+重點科研機構的產研協同創新模式,引領大模型技術攻關,並支持設立多個國家級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長期開源項目。

  考慮到全球科技競爭的緊迫性,也有代表委員針對“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提出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浩然建議以政策引導為驅動,大力支持國產大模型技術攻關和產品推廣。應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瞄準最高標準、最高水平開展先行先試,盡快推出對標ChatGPT的自主產品,進一步加快自主創新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
↑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中國的認知智能大模型只有在國產技術底座上演進才能有自主可控的大未來”。他建議重視認知智能大模型研發,形成以領軍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的創新體系,加速跟進和追趕國際前沿水平。

  ③

  國內廠家積極探索佈局

  底層算力需求將快速釋放

  在談到ChatGPT的問題時,科技部部長王誌剛還特別提到,要注意“怎麼樣規範科技倫理,趨利避害”。

  倫理問題是另一個需要關注的維度。今年全國兩會,民進中央的一份提案指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面臨的科技倫理挑戰日益凸顯,近期火爆全網的ChatGPT再次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人工智能領域倫理問題的擔憂。

  民進中央在上述提案中指出,當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倫理治理仍存在一些問題,建議構建多方參與的治理體系,設計人工智能領域倫理治理頂層架構;開展多維度、多層次的倫理建設;鼓勵企業自主參與治理,支持企業內部設立倫理委員會。

  國內企業中,目前以百度、阿里為首的互聯網廠商已略有成效。2月7日,百度官方正式宣佈,其類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項目名稱為“文心一言”。此外,阿里研發的類ChatGPT對話機器人也已進入內測階段,公開時間未定。AI模型研發也將進一步加速AIGC(人工智能創作內容)工具的落地應用。目前,不少國內廠家已開始探索佈局AIGC工具落地的可能場景。

  ChatGPT在包括文本生成、回答問題、翻譯文本、邏輯及思維鏈能力等多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現,其能力之廣泛堪稱目前語言模型之最。要想在語言模型上追趕ChatGPT,國內企業首先需要足夠多的優質文本數據。

  近日,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撰文稱,海量訓練數據是維繫ChatGPT進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建議重點發展基於AIGC技術的合成數據產業,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高質量為數據要素市場“增量擴容”,助力打造面向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數據優勢。

  另一方面,ChatGPT熱度不減的背後,是人工智能內容自動生成技術所需要的算力需求也水漲船高。在業內人士看來,ChatGPT對算力的要求主要還是聚焦在智能算力上,這也是我國亟需加強的方面。

↑資料圖  圖據IC photo
↑資料圖 圖據IC photo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紅星新聞表示,生成式AI對算力的需求體現在算力規模和算力結構兩方面:一方面,ChatGPT的總算力消耗約為3640PF-days(註:每秒一千萬億次計算,運行3640天),生成式AI對於算力規模的需求遠超過分析式AI;另一方面,智能算力更是生成式AI的關鍵支撐。

  目前我國算力產業的主要障礙,吳琦認為是兩方面:一是需求碎片化,算力區域供需失衡、地域分配不均、算力結構待優化等問題亟待解決,特別是智能算力支撐不足,難以支撐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研究,人工智能對高精度場景化數據的採集標註的要求越來越高;二是國產基礎軟件生態和配套芯片不強,比如GPU、開源軟件等尚有較大差距。

  從產業發展角度,華泰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隨著國內互聯網廠商陸續開展ChatGPT類似產品研發,GPT大模型訓練熱潮或將帶來底層算力需求快速釋放。

  分析師認為,以GPT模型為代表的AI大模型訓練,需要消耗大量算力資源,隨著國產大模型開發陸續進入預訓練階段,算力需求持續釋放或將帶動算力基礎設施產業迎來增長新週期。產業鏈相關公司包括算力芯片廠商、服務器廠商和IDC服務商。

視頻精選
更多新聞